眼珠。亦泛指眼睛。
引漢?王充 《論衡·書虛》:“今 顏淵 用目望遠,望遠目睛不任,宜盲眇。”宋?歐陽修 《猛虎》詩:“已死不敢近,目睛射餘光。”明?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鴝鵒取其目睛,和人乳研滴眼中,能見煙霄外事。”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后或更拓其封域,舉一切可以圖寫,接于目睛者皆屬之。”
目睛是指眼珠、亦泛指眼睛,漢 王充 《論衡·書虛》、宋 歐陽修 《猛虎》等皆有解釋。
1.赤、藍兩栽濾色片的波不幼差別,便當使人的目睛怠倦.
2.尋聲至一幽谷,見數物,似人似獸,周身鱗皴,斑駁如古松,發蓬蓬如羽葆,目睛突出,色純白,如嵌二雞卵,共按馬生嚙其肉。
傳承國學經典 ? 弘揚傳統文化
Copyright ? 2004-2010 CNDU.CN 漢語字典查詢 All Rights Reserved備案號:滇ICP備2024036080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