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胖子一急,罵人都南腔北調了!笑了一陣,心里倒是放松了下來。
2.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大多數年輕人雖然還會說方言,但不少已經把家鄉話說得南腔北調,串味兒了;更有很多父母不愿意教孩子說家鄉話。
3.媽媽講孝感話,爸爸是安徽口音,爺爺奶奶分別講南昌方言和東北方言,南腔北調共處一室,3歲的寶寶懵了,至今語不成句。
4.都是逃難的人,說話南腔北調,各個行當的人都有,就是聽不出有什么法子能渡過此劫難;相反,聽天由命的人占了絕大多數。
5.也許是吃飯的時間,一樓的桌子全都坐滿了,身著各式服裝,南腔北調的眾人,圍著一張張桌子,山吃海喝吆五喝六,對進來之人目不斜視。
6.我南腔北調,雜的很,你怎么看出來的。
7.這幾天,南城縣萬坊鎮鄧家邊村村民李曉錄發現并非如此,吳儂軟語、八閩之音,還有山東、河南等地的口音,南腔北調在城鄉互相交集,成為南城一道新風景。
8.她閉上眼睛,仿佛又看到了一張張陌生的稚氣面孔,帶著或熱情、或冷漠、或靦腆、或舒緩的表情,操著嫩生生的南腔北調相互做著自我介紹。
9.一通南腔北調不中不洋的喊話下來,今天的第五場戲開拍了。
10.一位先生,兩位太太,南腔北調的生了不知有多少孩子。
11.大家來自各地,講起話來,南腔北調,各不相同。
12.三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13.他的南腔北調,都是從小到大一直在外闖練的結果。
14.兩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15.這座城市里涌進來大批南腔北調的生意人。
16.由于走馬場地理位置特殊性,這里每晚集中了南來北往的商賈和差夫在此歇腳過夜,可謂南腔北調,五湖四海。
17.王烈和蘇良回到酒宴上,又連飲了袍澤敬上的幾碗這個時代濁如渾水的米酒,酒席總算散去,一干人馬呼喝著南腔北調,各自回營房安睡。
18.這個說話南腔北調的人,不適合當解說員。
19.讓村里的手藝人忙起來,讓獅子舞起來,讓廟會大集趕起來,讓龍舟賽起來,讓南腔北調的小曲唱起來,讓紅紅火火的文化活動帶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20.三三兩兩,男男女女,抄著外地口音,南腔北調,嘻嘻笑笑好不熱鬧。
21.他講話南腔北調,人們都不愿意聽下去。
22.姐弟倆都是胡同里長大的,地道的北京人,與我不同,我是帶著南腔北調雜糅出來的綜合體。
23.寂靜的樓層里面瞬間變得熙熙攘攘,到處都是茶缸和牙刷的碰撞聲,水管自來水嘩嘩的水聲以及南腔北調的人聲。
24.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著川流不息的人群聽著南腔北調的叫賣,覺得自己很幸福!
25.龔老師講課南腔北調的,同學們都反映說聽不懂。
26.一個初學中國話的外國人,想要聽懂中國各地方的南腔北調,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7.客人們轉過神聽出這首耳熟能詳的老歌,附庸風雅的哼上幾句,摻雜了南腔北調糅合了民族和流行唱法,整個意境被攪得支離破碎。
28.我本人也喜歡練練毛筆字,打打乒乓球,聽聽南腔北調,特別是京劇和評彈。
29.佩靈兒笑瞇瞇的,還未到近前,空靈的聲音便響起,南腔北調道“林杰,你來這里做什么啊,是比試嗎,和本小姐比試吧,放心吧,我下手很有分寸的,咯咯”。
30.他在北京生活多年,說起話來仍是南腔北調。
31.見林杰木然搖了搖頭,佩南頓時興奮了起來,可沒等他說,佩靈兒已然興致勃勃地探過頭來,南腔北調地快語道“聽本小姐說,聚寶閣可是什么事都做呦……”。
32.別看南方人到北方打工,說話南腔北調,也許幾年后,他們就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了。
33.那個賣西瓜的人南腔北調樣樣會,油嘴滑舌地惹人笑。
34.由于推廣國語,即使各地方言南腔北調,也能互相溝通。
35.這人南腔北調,顯然去了很多地方。
36.打從一開始,艾克潘神父就聽得出非洲話各式各樣的南腔北調:洋涇濱、土話、方言。
37.老王的口音南腔北調,大家跟他說話都聽得一頭霧水。
38.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說起話來南腔北調,令人分不清他究竟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 "南腔北調"成語造句CNDU成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