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質(zhì)性忠直,訥言敏行,有氣干,能服勤,常為前驅(qū),后領(lǐng)左右兵,典知內(nèi)事,待以腹心之任。
2.通訊員劉蘭霞、鐘禎祥)“亞運會來臨之時,世界已經(jīng)聚焦廣州,因此廣州人不能再訥言敏行了。
3.在社會上,“仁”具有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與人為善、見賢思齊、訥言敏行。
4.野田的這種性格在一向訥言敏行的日本人中并非稀有,但在政壇就異常可貴了。
5.熟悉二人的人士評價,倆人性格互補,馮相對內(nèi)向,訥言敏行,思慮細致,長于管理;杜相對外向,善于外交,敢干敢說,用豫北人的話說“比較猛”。
6.暢所欲言屬于形而上的范疇,比較虛,雖然是口水多過茶之輩的興奮劑,但訥言敏行的人士不一定感冒,不妨略過不提。
7.要解決有些工作抓不實的問題,提倡少說多做,訥言敏行。
8.少說多做,廣州經(jīng)濟敢于硬碰硬;訥言敏行,捧出成果實打?qū)崱?/p>
9.梅貽琦一生訥言敏行,成就卓著但著述寥寥,日記成為研究他教育生涯和思想的第一手資料。
※ "訥言敏行"成語造句CNDU成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