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典坑儒的成語故事
拼音fén diǎn kēng rú
基本解釋見“焚書坑儒”。
出處《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guān)索出身傳》:“秦皇獨霸諸侯城,焚典坑儒喪圣文。”
暫未找到成語焚典坑儒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焚典坑儒)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喔咿儒睨 | 戰(zhàn)國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婦人乎?” |
心急如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7回:“我越發(fā)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
鴻儒碩學(xué) | 《晉書·儒林傳序》:“鴻儒碩學(xué),無乏于時。” |
坑坑洼洼 | 烏蘭巴干《草原烽火》第18章:“第二天早晨,來到一個坑坑洼洼的岡子里。” |
喔咿儒兒 | 戰(zhàn)國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婦人乎?” |
數(shù)典忘祖 | 《左傳 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后乎!數(shù)典而忘其祖。” |
焚書坑儒 | 漢 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xué)士逃難解散。” |
引經(jīng)據(jù)典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荀爽傳》:“爽皆引據(jù)大義,正之經(jīng)典。” |
玉石俱焚 | 《尚書 胤征》:“火焱昆岡,玉石俱焚。” |
滿坑滿谷 | 莊周《莊子 天運》:“在谷滿倉,在坑滿坑。” |
飯坑酒囊 | 漢·王充《論衡·別通》:“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 |
典身賣命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0回:“就典身賣命,也酬謝師恩。” |
玉石同焚 | 《梁書·武帝紀》:“時運艱難,宗社危殆,昆同已燎,玉石同焚。” |
象齒焚身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
典章文物 | 《明史·文苑傳·徐一夔》:“幸而天歷間虞集倣六典法,纂《經(jīng)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備。” |
焚林而狩 | 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虜議》:“是由涸澤而漁,焚林而狩。” |
燕頷儒生 | |
言不諳典 |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則見他一時半刻使盡了千方百計,吃緊的理不服人,言不諳典。” |
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 《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
坑家敗業(yè)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八回:“為這點子小事,弄得人坑家敗業(yè),也不算什么能為。” |
碩學(xué)通儒 | 《后漢書·杜林傳》:“博洽多聞,時稱通儒。”《南史·顧越傳》:“弱冠游學(xué)都下,通儒碩學(xué),必造門質(zhì)疑,討論無倦。” |
心如火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我托他打聽幾時有船,他查了一查,說道:\'要等三四天呢。\'我越發(fā)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里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
九儒十丐 | 宋·鄭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y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 |
刳胎焚夭 | 《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則鳳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則麒麟不往矣。” |
抱薪救焚 | 《三國志 魏志 陶謙傳》“太祖以糧少引軍還”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此何異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
坑繃拐騙 | 魏風等《劉胡蘭》:“整天價坑繃拐騙,每日里逛逛游游。” |
談笑有鴻儒 | 唐 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明正典刑 | 宋 呂頤浩《辭免赴召乞納節(jié)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當明正典刑;如委實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閑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