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財納福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āo cái nà fú
基本解釋納:享受。發(fā)財享福。
出處伊索《伊索寓言·赫耳墨斯的雕像》:“他看見自己的像,心想自己是個掌管招財納福的天使,人們一定要出高價來買,就問值多少錢。”
暫未找到成語招財納福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招財納福)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路福星 | 清 范寅《越諺》上卷:“一路福星,又一路順風,送遠行語。” |
萬貫家財 | 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萬貫家財,在趙江梅家作贅。” |
不義之財 | 漢 劉向《列女傳 齊田稷母》:“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
不打自招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
臨財不茍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 |
臨財茍得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9卷:“反比那面是背非,臨財茍得,見利忘義一班峨冠博帶的不同。” |
義不主財,慈不主兵 | 宋·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義不主財,慈不主兵。” |
義不生財 | |
買馬招兵 | 《再生緣》第三回:“今中既到山中住,少不得,買馬招兵盡壯懷。” |
買馬招軍 | 明·湯顯祖《牡丹亭·牝賊》:“有這等事?恭喜了!借此號令,買馬招軍。” |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13回:“俗話說得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時袁伯珍聽得這些說話,便要從此發(fā)一宗洋財。” |
人財兩失 | 《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難遇夫》:“王三中了舉,不久到了京,白白地要了玉堂春去,可不人財兩失?” |
人財兩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可憐張李二家沒趣,真是‘人財兩空’。” |
仗義疏財 | 元 無名氏《看錢奴》:“他父親在日,人都叫他做錢舍,如今那小的仗義疏財,比老員外甚是不同。” |
傷財勞眾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0回:“畢竟鰍船難取勝,傷財勞眾枉徒然。” |
作威作福 | 《尚書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
作福作威 | 語出《書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
倚財仗勢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表兄薛蟠,倚財仗勢,打死人命,現(xiàn)在應天府案下審理。” |
全家福 | 張愛玲《浮花浪蕊》:“多數(shù)是住宅外陽光中的小照片,也有照相館拍的全家福。” |
興亡禍福 | 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二折:“這七條弦興亡禍福都相應,端的個圣賢可對,神鬼堪驚,俗懷頓爽,塵慮皆清。” |
養(yǎng)賢納士 | 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一折:“養(yǎng)賢納士,修德治民。” |
出納之吝 | 《論語·堯白》:“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內之吝謂之有司。’” |
鑿楹納書 | 《晏子春秋·雜下三十》:“晏子病,將死,鑿楹納書焉。謂其妻曰:‘楹語也,子壯而示之。’” |
別居異財 | 清 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 光緒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子既娶婦,與父母別居異財,甚者不相聞問。” |
別籍異財 | 《唐律 戶婚》:“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 |
別財異居 | 《宋史 太祖紀二》:“癸亥,詔:荊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財異居。” |
力殫財竭 | 唐·白居易《止獄措刑》:“及秦之時,厚獻以竭人財,遠役以殫人力;力殫財竭,盡為完賊,群盜滿山,赭衣塞路;故每歲斷罪,數(shù)至十萬。” |
助邊輸財 | 《漢書·卜式傳》:“時漢方事匈奴,式上書,愿輸家財半助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