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各有主的成語故事
拼音wù gè yǒu zhǔ
基本解釋主;主人。世間萬物各有其所屬。
出處宋·蘇軾《赤壁賦》:“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
暫未找到成語物各有主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物各有主)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有慶 | 《尚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 |
一代風騷主 | 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第六卷:“當其為一代風騷主。” |
一切萬物 | 《無量壽經》卷上:“設我得佛,自地上以至于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人天。” |
一客不煩二主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2回:“一客不煩二主,你不接濟他這一步兒,叫他又往那里借去?” |
一客不犯二主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沒有,我也定不出此門。’” |
一家之主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道:‘媽媽是一家之主,有甚煩難?’” |
一無所有 |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
一無長物 | 《晉書·王恭傳》:“吾平生無長物。” |
一物一主 | 元·無名氏《衣襖車》第一折:“這披掛一物一主,看有什么人來。” |
一物一制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6回:“法空這等銅筋鐵骨,偏遇著文忠臣,更狠似他,真個一物一制。” |
一物不成,兩物見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2回:“和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一物不成,兩物見在,沒來由殺你做甚么!” |
一物不知 | 漢·揚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恥一物之不知。” |
一物克一物 |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然而趙守翁竟無奈她何,此謂人生萬物,一物克一物。” |
一物降一物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51回:“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違了旨意?” |
一表人物 |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一折:“(梅香云)姐姐,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聰明浪子,論姐姐這個模樣,正和王秀才是一對兒。”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著你這一表人物,怕沒有中意的丈夫?” |
萬物之靈 | |
丈夫有淚不輕彈 | 明·李開先《寶劍記》第37出:“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難度;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三分天下有其二 | 春秋·魯·孔丘《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
三生有幸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今能一見,是小生三生有幸矣。” |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 《晉書 王湛傳》:“時人謂湛上方山濤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4回:“從來江山秀麗,人物奢華,所以相傳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
下筆如有神 |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文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下筆有神 | 唐·王勃《綿州北亭公宴序》:“五際飛文,想群眾之不讓;一言留贈,知下筆之有神。” |
不主故常 |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天運》:“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 |
不分主次 | 王朔《動物兇猛》:“雖然這三種說法不分主次,都有同樣有力的證人和很難杜撰栩栩如生的細節,我還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種說法。” |
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 《南齊書·張融傳》:“太祖索奇愛融,為太尉時,時與融款接。見融常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
不可無一,不能有二 | 清·張岱《周宛委墓志銘》:“如此異才,求之天下,真不可無一,不能有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