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絲剝繭的成語故事
拼音chōu sī bō jiǎn
基本解釋絲得一根一根地抽,繭得一層一層地剝。形容分析事物極為細(xì)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層次。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抽絲剝繭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抽絲剝繭)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絲來線去 | 《朱子全書·論語》:“但顏?zhàn)拥檬ト苏f一句,直是傾腸倒肚是了,更無許多廉纖纏繞,絲來線去。” |
抽薪止沸 | 北齊 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
治絲益棼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四年》:“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
一絲不茍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茍,升遷就在指日。” |
千絲萬縷 | 宋 辛棄疾《蝶戀花》:“會少離多看兩鬢。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 |
生吞活剝 | 唐 劉肅《大唐新語 譜謔》:“有棗強(qiáng)尉張懷慶好偷名士文章……人為之諺云:‘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 |
鞭絲帽影 | 宋陸游《齊天樂 左綿道中》詞:“塞月征塵,鞭絲帽影,常把流年虛占。” |
擊石彈絲 | 宋·秦觀《代賀興龍節(jié)表》:“加籩折俎,初償露酎之醇;擊石彈絲,始奏《鈞天》之妙。” |
皮里抽肉 | 元·關(guān)漢卿《謝天香》第四折:“你覷我皮里抽肉,你休問我可怎生骨巖巖臉兒黃瘦。” |
嚴(yán)絲合縫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外省的地平,又多是用木板鋪的,上面嚴(yán)絲合縫蓋上,輕易看不出來。” |
藕斷絲聯(lián) | 宋 黃機(jī)《滿庭芳 時欲之宮永興》詞:“人道郴陽無雁,奈情鐘,藕斷絲聯(lián)。” |
嘔心抽腸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一卷:“那些嘔心抽腸的鬼,更不知哭到幾時,才是住手!” |
一絲不掛 | 宋 黃庭堅(jiān)《僧景宗相訪寄法王航禪師》:“一絲不掛魚脫淵,萬古同歸蟻旋磨。” |
春蠶到死絲方盡 | 唐 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
藕斷絲連 | 唐 孟郊《去婦》詩:“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 |
一絲一毫 | 宋 歐陽修《會圣宮頌》:“而往惟寅,一毫一絲,給以縣官,無取于民。” |
釜底抽薪 | 漢 董卓《上何進(jìn)書》:“臣聞?chuàng)P湯止沸,莫若去薪。” |
命若懸絲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6回:“吾今命若懸絲,專望救援。” |
藕斷絲長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拭淚珠而洗面,藕斷絲長。” |
蛛絲馬跡 | 唐 楊筠松《龍經(jīng) 武曲星》:“拋梭馬跡,蛛絲長,梭中自有絲不斷。” |
絲紛櫛比 | 清·李斗《揚(yáng)州畫舫錄·橋東錄》:“纂組異聞,網(wǎng)羅軼事,猥瑣贅余,絲紛櫛比,一經(jīng)奇見而色飛,偶爾艷聆而絕倒。” |
毛發(fā)絲粟 | 宋 歐陽洵《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方是之時,天下之人,毛發(fā)絲粟之才,紛紛然而起。” |
紋絲不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38回:“金蓮坐在床上,紋絲兒不動,把臉兒沉著。” |
剝繭抽絲 | 朱光潛《藝文雜談 談對話體》:“疑難是思想的起點(diǎn)與核心,思想由此出發(fā),根據(jù)有關(guān)事實(shí)資料,尋求關(guān)系條理,逐漸剝繭抽絲,披沙揀金。” |
金石絲竹 | 西漢 戴圣《禮記 樂記》:“金石絲竹,樂之器也。” |
鳥跡蟲絲 | 清·蔣士銓《臨川夢·了夢》:“養(yǎng)娘真信人也,多勞,可憐他把鳥跡蟲絲收護(hù)的牢。” |
剝復(fù)之機(jī) | 《周易·雜卦》:“剝,爛也;復(fù),反也。” |
萬縷千絲 | 宋·戴石屏《憐薄命》詞:“道旁楊柳依依,千絲萬縷,擰不住一分愁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