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刑峻法的成語故事
拼音yán xíng jùn fǎ
基本解釋峻:嚴酷。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法令。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后遭條獄之詔,吉捍拒大難,不避嚴刑峻法。”
暫未找到成語嚴刑峻法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嚴刑峻法)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以文亂法 | 《韓非子·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
逍遙法外 | 南朝 梁 蕭統《梁昭明集 林鐘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跡冰床,披莊子之七篇,逍遙物外;玩老聃之兩卷,恍惚懷中。” |
繩之以法 | 漢 馮衍《上疏自陳》:“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 |
嚴陣以待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
不二法門 | 《維摩詰經 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
刑期無刑 | 語出《書 大禹謨》:“刑期于無刑。” |
正身明法 | 《晉書 元帝紀》:“二千石令長當袛奉舊憲,正身明法,抑齊豪強,存恤孤獨,隱實戶口,勸課農桑。” |
無法無天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珍大奶奶是個老實頭,個個人都叫他養得無法無天的。” |
如法炮制 | 宋 釋曉瑩《羅湖野錄》第四卷:“若克依此書,明藥之體性,又須解如法炮制。” |
壞法亂紀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 |
以身試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
生公說法 | 《蓮社高賢傳》:“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群石皆點頭。” |
法不阿貴 | 韓非《韓非子 有度》:“法不阿貴,強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
師嚴道尊 | 《荀子·致士》:“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 |
伏法受誅 |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
辭嚴意正 | 宋·歐陽修《讀張李二生文贈石先生》詩:“辭嚴意正質非俚,古味雖淡醇不薄。” |
知法犯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爺!知法犯法!” |
違法亂紀 | 任斌武《無聲的浩歌》:“毫無疑問,這是一起地地道道的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違法亂紀事件。” |
冰雪嚴寒 | 吳伯簫《菜園小記》“雖然按照時令季節,各種蔬菜種得有早有晚,有時收了這種菜才種那種菜;但是除了冰雪嚴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園里總是經常有幾種蔬菜在競肥爭綠的。” |
法外施仁 | 明 李清《三垣筆記 附識中》:“其馳驅通義一帶,亦不無微勞可憫。乞皇上法外施仁,俯從部議。” |
動靜有法 | 《金史·后妃傳贊》:“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已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 |
法外施恩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鰲拜》:“仍照皇祖所降諭旨,給予一等男爵,世襲罔替,已足以示國家法外施恩,舊勛之意矣。” |
法輪常轉 | 《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三轉法輪于大千,其輪本來常清凈。” |
法不責眾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38回:“大家一議論,法不責眾,全走了。” |
激將法 | 毛澤東《論持久戰》:“一切敵人的‘挑戰書’,旁人的‘激將法’,都應束之高閣,置之不理,絲毫也不為其所動。” |
崇山峻嶺 |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
嚴絲合縫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外省的地平,又多是用木板鋪的,上面嚴絲合縫蓋上,輕易看不出來。” |
嚴懲不貸 | 明 余繼登《典故紀聞》:“有或違者,必罰不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