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解囊的成語故事
拼音kāng kǎi jiě náng
基本解釋慷慨:大方;不吝惜;囊:口袋;指錢袋。非常豪爽地打開錢袋;拿出錢來。指十分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
出處明 施耐庵《水滸傳》:“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慳吝,只要下山。”
暫未找到成語慷慨解囊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慷慨解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知半解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
一知片解 | 宋·吳泳《答趙茂實書》:“某閑居寖久,兀兀一經,今已窮年,粗有一知片解,更不復為言語詞章。” |
一解不如一解 | 明·沈德符《野獲編·釋道·禪林諸名宿》:“至近日,宗門諸名下,爭以壇坫自高,相駁相嘲,以至相妒相詈,真一解不如一解矣。” |
下回分解 | |
不求甚解 | 晉 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
不解之仇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又見張權買房開店,料道是丈人暗地與他的銀子,越加忿怒,成了個不解之仇。” |
不解之緣 | 南朝 梁 蕭統《古詩十九首》:“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
不解衣帶 |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陽朔中,世父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 |
且聽下回分解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畢竟史進與三個頭領怎地脫身,且聽下回分解。” |
絲分縷解 | 宋·趙令疇《侯鯖錄》第五卷:“必須盡當時事理,如身履其間,絲分縷解,始終備盡,乃可以置議論。” |
絲析發解 | 明·宋濂《汪先生墓志銘》:“參以伊洛大儒傳注之說,絲析發解,日攻月較,不故求為異,而亦不茍為同。” |
中飽私囊 | 《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薄疑謂趙簡主曰:‘君之國中飽。’簡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對曰:‘府庫空虛于上,百姓貧餓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
書囊無底 | 宋·黃庭堅《送王郎》詩:“連床夜語雞戒曉,書囊無底談未了。” |
以酒解酲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
倒篋傾囊 | 清 嬴宗季女《六月霜 典釵》:“索將他倒篋傾囊,付質求沽盡易錢。” |
傾囊倒篋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4卷:“不上一年,傾囊倒篋,騙得一空。” |
冤仇可解不可結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目前應該全力都對付官軍,不應讓屁股后出了亂子。冤仇可解不可結,何況咱們同本地各縣的大小桿子素來無冤無仇。” |
冤家可解不可結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5回:“但冤家可解不可結,莫若只早早的做了親,使他空費了一番心機,強似撻之于市。” |
冤家宜解不宜結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二回:“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結。’那人來惹我,尚然要忍耐,讓他幾分,免了多少是非。” |
冰散瓦解 | 《三國志魏志傅嘏傳》“嘏對曰”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戰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虜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
冰消凍解 | 《朱子全書》卷四:“見得大處分明,這許多小小病痛,都是冰消凍解,無有痕跡矣。” |
冰消瓦解 | 晉 成公綏《云賦》:“于是玄風仰散,歸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
冰解云散 | 宋 葉適《紀綱三》:“雖分四總管以固捍御,委長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云散,一城之地,劫制于虜,而號令不能及矣。” |
冰解凍釋 | 先秦 莊周《莊子 庚桑楚》:“南榮趎曰:‘然則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是乃所謂冰解凍釋者。’” |
冰解壤分 | 章炳麟《正名雜義》:“高郵王氏,以其絕學釋姬漢古書,冰解壤分,無所凝滯,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
冰解的破 | 清 曾國藩《<經史百家簡編>序》:“惟校讎之學,我朝獨為卓絕,干嘉間巨儒輩出,講求音聲故訓,校勘疑誤,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
凍解冰釋 | 《莊子·庚桑楚》:“是乃所謂冰釋凍釋者能乎?” |
刀過竹解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回:“后來,果然辦得水到渠成,刀過竹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