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冰履炭的成語故事
拼音jiàn bīng lǚ tàn
基本解釋踐:踩;履:踏。踩冰踏炭。形容寒熱同感,休戚與共。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陳思王植傳》:“今臣與陛下踐冰履炭,登山浮澗,寒溫燥濕,高下共之。”
暫未找到成語踐冰履炭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踐冰履炭)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冰壺秋月 | 宋 蘇軾《贈潘谷》詩:“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 |
冠履倒置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第22卷:“明宗之于強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馭矣。至石晉尤甚,幾有冠履倒置之勢。” |
冰解的破 | 清 曾國藩《<經史百家簡編>序》:“惟校讎之學,我朝獨為卓絕,干嘉間巨儒輩出,講求音聲故訓,校勘疑誤,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
冷若冰霜 | 清 劉鄂《老殘游記續集》第二回:“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 |
章甫薦履 | 《文選 賈誼<吊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 |
如履薄冰 |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春冰虎尾 |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冠履倒易 | 《東觀漢記 楊賜傳》:“亡損溝壑,不見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處。” |
足履實地 | 《宋史·劉甲傳》:“生平常謂:吾無他長,惟足履實地。” |
冰天雪地 | 清 蔣士銓《雞毛房》詩:“冰天雪地風如虎,裸而泣者無棲所。” |
衣敝履空 | 東漢·班固《漢書·鮑宣傳》:“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飲食,又以歷遺公卿,被虛偽名。” |
足不履影 | 《孔子家語·弟子行》:“自見孔子,出入于戶,未嘗越禮,往來過之,足不履影。” |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 三國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冰雪嚴寒 | 吳伯簫《菜園小記》“雖然按照時令季節,各種蔬菜種得有早有晚,有時收了這種菜才種那種菜;但是除了冰雪嚴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園里總是經常有幾種蔬菜在競肥爭綠的。” |
履舄交錯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 |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 《藝文類聚》卷四一引三國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
夏蟲語冰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
夏蟲不可語冰 |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
一片冰心 | 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若涉淵冰 | 宋 陳亮《論勵臣之道》:“朕承太上皇亮付托之重,念國家之深恥,志在復讎,八年于茲,若涉淵冰,未知攸濟。” |
走花溜冰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四回:“你莫象才來的那個和尚,走花溜冰的胡纏。” |
步履維艱 | 清 劉坤一《奏疏》:“臣自上年秋間,時患腰痛,兩腿無力,步履維艱。” |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 東漢·王充《論衡·壯留》:“故夫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 |
夏蟲不可言冰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回:“夏蟲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 |
衣弊履穿 | 西漢·劉向《說苑·善說》:“君將掘君之偶錢,發君之庾粟以補士,則衣弊履穿而不贍耳。” |
西裝革履 | 孫犁《澹定集<善闇室紀年>摘抄》:“這位‘管樂’西服革履,趾高氣揚。后來忽然低頭喪氣起來。” |
六出冰花 | 《宋書·符瑞志下》:“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獨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