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聽并觀的成語故事
拼音gōng tīng bìng guān
基本解釋多方面聽取意見和觀察事物。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鄒陽傳》:“公聽并觀,垂明當世。”
暫未找到成語公聽并觀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公聽并觀)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國三公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
一心為公 | |
一秉大公 | 明·張居正《答工部郎中劉公伯燮言用人毀譽》:“仆近來用人處事,一秉大公。” |
一秉至公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卻不以此為輕重,委差委缺,仍舊是一秉至公。” |
丁公鑿井 | 漢 王充《論衡 書虛》:“俗傳言曰,丁公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
七相五公 | 語出《文選·班固〈西都賦〉》:“冠蓋如云,七相五公。”呂向注:“七相:謂車千秋、黃霸、王商、王嘉、韋賢、平當、魏相。五公:張湯、蕭望之、馮奉世、史丹、張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將軍,通稱為公。” |
三旨相公 | 《宋史·王圭傳》:“以其上殿進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訖,云領(lǐng)圣旨;退諭稟事者,曰已得圣旨也。” |
不喑不聾,不成姑公 | 《釋名·釋首飾》:“不喑不聾,不成姑公。” |
不堪視聽 | 嚴復(fù)《論中國之阻力與離心力》:“其菲薄揶揄,不堪視聽。” |
不癡不聾,不成姑公 | 《南史·庾仲文傳》:“言‘仲文貴要異他尚書’,又云‘不癡不聾,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為異也。”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 清·張岱《與祁世培》:“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緬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區(qū)別之也。” |
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只得脫袍解帶,免冠徒跣,跪于門外。” |
丑媳婦總得見公婆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十六回:“丑媳婦總得要見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罷。” |
專心向公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杜畿傳》:“不結(jié)交援,專心向公。” |
且聽下回分解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畢竟史進與三個頭領(lǐng)怎地脫身,且聽下回分解。” |
東望西觀 | 《再生緣》第十一回:“這邊受專心等,東望西觀只候臨。” |
東觀之殃 | 漢·桓寬《鹽鐵論·訟賢》:“未睹功業(yè)所至,而見東觀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壽終。” |
東觀續(xù)史 | 《后漢書·曹世叔妻傳》:“扶風(fēng)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兄固著《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詔昭,就東觀藏書閣踵而成之。” |
東觀西望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6卷:“張公也慌張了,東觀西望,恐怕有人撞見。” |
兩雄不并立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古語云‘兩雄不并立’,何能風(fēng)雨同舟?” |
主觀主義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xué)習(xí)》:“第一種:主觀主義的態(tài)度。” |
主觀臆斷 | |
了如觀火 | 鄒魯《戊甲云南河口之役》:“今有河內(nèi)來函,讀之必了如觀火,從此兄等之出而說人,必更有把握矣。” |
五行并下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應(yīng)奉傳》:“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jīng)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并下。” |
交頸并頭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回:“但見:扶肩搭背,交頸并頭;紛紛不辨賢愚,擾擾難分貴賤。” |
人生觀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他在他們面前裝得很老練很大方,侃侃而談,吹著他那套生意經(jīng)和人生觀。” |
今古奇觀 | 明·抱甕老人《今古奇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所恨者新喪未久,況且女求于男,難以啟齒。” |
從壁上觀 | 《史記 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