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井焚舍的成語故事
拼音sāi jǐng fén shě
基本解釋填井燒屋,表示決心死戰(zhàn)。
出處《南史·沈約傳》:“塞井焚舍,示無全志。率麾下數(shù)百人,犯其西北。”
暫未找到成語塞井焚舍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塞井焚舍)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舍安就危 | 宋·蘇舜欽《上范希文書》:“延州逼近賊鋒,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雖古人不逮也。”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
鍥而不舍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心急如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7回:“我越發(fā)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
背鄉(xiāng)離井 | 見“背井離鄉(xiāng)”。 |
留戀不舍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玄德曰:‘吾初見子龍,便有留戀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 |
井中視星 | 《尸子·廣釋》:“因井中視星,所見不過數(shù)星。” |
四鄰八舍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六回:“那成家一般也動了諸親百眷、四鄰八舍,送人情,斗分子,雖然娶妾,倒也四司六局,一毫不茍。” |
井水不犯河水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沖了他?” |
難舍難分 | 老舍《老張的哲學》:“這樣難舍難分的灑淚而別。” |
依依不舍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次早,老婆婆起身,又留吃了早飯,臨去時依依不舍,在破箱子內(nèi)取出一件不曾開折的羅衫出來相贈。” |
井井有條 | 荀況《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
落井下石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fā)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病玉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話也罷,到了日后,才覺得俺不是說笑話哩。” |
舍己救人 | 老舍《老張的哲學》:“舍己救人也要湊好了機會,不然,你把肉割下來給別人吃,人們還許說你的肉中含有傳染病的細菌。”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 |
毛遂墮井 | 《西京雜記》卷六:“趙有兩毛遂……野人毛遂墜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喪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 |
焚書坑儒 | 漢 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
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紅樓夢》第六十八回:“拚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渴而穿井 | 《素問 四氣調(diào)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處士有志未遂,甚為可惜,然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茅塞頓開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
戀戀不舍 | 宋 王明清《揮塵后錄》第六卷:“促膝劇談,戀戀不忍舍。” |
赭衣塞路 | 《漢書·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 |
齊王舍牛 |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
井蛙醯雞 | 唐·劉禹錫《送惟良上人詩序》:“信神與之而不能測神之所以付,信術(shù)通之而不能知術(shù)之所以泄哉!余聞乎蛙醯雞哉之不若也。” |
舍生忘死 | 元 關(guān)漢卿《哭存孝》第二折:“說與俺能爭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將。” |
謀道作舍 | 宋·宋祁《雜說》:“謀道作舍,三年弗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