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根固本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ēn gēn gù běn
基本解釋同“深根固柢”。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至于中夏鼎沸,九域槃亙之時,率須深根固本,愛力惜費。” 《晉書·文苑傳·伏滔》:“令之有漸,軌之有度,寵之有節,權不外授,威不下黷,所以杜其萌際,深根固本,傳之百世。”
暫未找到成語深根固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深根固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命根子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19章:“寶生在他們老公母倆心上,真像命根子,寶貝疙瘩。” |
交淺言深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稱師,是庸說也;交淺而言深,是忠也。” |
語重情深 | 嚴復《以〈漁洋精華錄〉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詩見述率賦奉答》:“忽蒙佳什譽過庭,語重情深誰敢荷?” |
正本溯源 |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諸制度禮樂,是以為之正本溯源。” |
一本正經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經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 |
木本水源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 |
本位主義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六)本位主義,一切只知道為四軍打算,不知道武裝地方群眾是紅軍的重要任務之一。” |
斬草除根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落葉歸根 | 明 王世貞《鳴鳳記》第38出:“落葉歸根,豐城劍回。” |
進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
夜深人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
本末倒置 | 金 無名氏《綏德州新學記》:“而牧之者當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宋 祝穆《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
將奪固與 | 先秦 李耳《老子》:“將欲奪之,必固予之。” |
切樹倒根 | |
離本趣末 | 漢 徐幹《中論 考偽》:“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離本趣末,事以偽成。” |
發人深思 | 京夫《手杖》:“雖平平淡淡,卻頗發人深思,讓人牽腸動情。” |
除惡務本 | 《書·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本。”蔡沈集傳:“去惡則務絕根本。” |
步步深入 | |
盤根錯節 | 晉 袁宏《后漢紀 安帝紀一》:“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堅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勞也。” |
春深似海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0回:“這屋里那塊‘四樂堂’的匾,可算掛定了!不然,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難免‘愁深似海’。” |
葉落歸根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慧能大師》:“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
歸根結蒂 | 清 張南莊《何典》:“引得酒鬼相打,攪出人性命來。歸根結柢,把一場著水人命一盤摙歸去。” |
原原本本 |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元元本本,數始于一。” |
由淺入深 | 清 無名氏《杜詩言志》卷四:“夫詩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題,且由綱及目,由淺入深。” |
深入人心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20回:“且君新得諸侯,非有存亡興滅之德,深入人心,恐諸侯之兵,不為我用!” |
根深蒂結 | 宋 周煇《清波雜志》卷八:“某流落江湖二十年,兄弟異立,未能成家,重以場屋蹉跌,遂失身于介館馬慧,歲月滋久,根深蒂結,生育男女,于義有不可負者。” |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八回:“常言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這小廝怕養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