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帛加璧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ù bó jiā bì
基本解釋束:一捆;帛:絲織品;璧:玉。一捆絲織品,再加上美玉。古代最貴重的禮物。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車駟馬迎申公。”
暫未找到成語束帛加璧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束帛加璧)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加官進爵 | 明 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吳與弼進京,加官進爵,將隆以伊傅之禮。” |
束手無策 | 宋 王柏《魯齋集》:“士大夫念慮不及此,一旦事變之來,莫不束手無策。” |
快馬加鞭 | 明 徐姬《殺狗記 看書苦諫》:“何不快馬加鞭,逕趕至蒼山,救取伯伯。” |
巧上加巧 | |
難上加難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七回:“所有上條陳一事,竟是難上加難。” |
罪上加罪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7卷:“見今縣里告下忤逆,如今又打死小四,罪上加罪。”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
束身受命 | |
珠聯璧合 | 東漢 班固《漢書 律歷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 |
親上加親 | 曾樸《孽海花》第26回:“清后的母親也是太后的胞妹,結這重親的意思,全為了親上加親,要叫愛新覺羅的血統里,永遠混著那拉氏的血統。” |
冠上加冠 | 清 趙翼《陔馀叢考 成語》:“畫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陳軫說楚令尹昭陽之言。” |
化干戈為玉帛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 |
靜影沉璧 | |
黃袍加身 | 清 錢采《說岳全傳》:“自從陳橋兵變,黃袍加體,即位以來,稱為真龍天子。” |
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 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下》:“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
無拘無束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4回:“出家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 |
連城之璧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遣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璧坐璣馳 | |
變本加厲 | 南朝 梁 蕭統《<文選>序》:“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
璧合珠連 | 唐 楊炯《公卿以下冕服義》:“然則皇王受命,天地興符,仰觀則璧合珠連,俯察則銀黃玉紫。” |
珠流璧轉 | |
貴陰賤璧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原道訓》:“故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
中西合璧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咱們今天是中西合璧……這邊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薩坐在右首,他同來這劉先生坐在左首。” |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
完璧歸趙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于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 |
連珠合璧 | 北周·庚信《郊廟歌辭·昭復》:“連珠合璧重光來,天策暫轉勾陳開。” |
忙上加忙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9回:“鳳姐兒自不必說,忙上加忙。李紈寶釵自然和嬸母姊妹敘離別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