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空歸的成語故事
拼音bái shǒu kōng guī
基本解釋白了頭發(fā),空手回來。比喻年紀(jì)已老,學(xué)無成就。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獻(xiàn)帝紀(jì)》:“營求糧資,不得專業(yè)。結(jié)童入學(xué),白首空歸。”
暫未找到成語白首空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白首空歸)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賓至如歸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災(zāi)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 |
萬人空巷 | 宋 蘇軾《八月十七復(fù)登望海樓》詩:“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斗新妝。” |
畏首畏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
殊途同歸 | 《周易 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 |
實至名歸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倫修行,終受當(dāng)事之知;實至名歸,反作終身之玷。” |
滿紙空言 | 張庸《章太炎先生問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題目,互相研究,滿紙空言,何以謂之?dāng)_亂治安?” |
昂首伸眉 |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乃欲仰首伸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dāng)世之士耶!” |
歸心如箭 | 清 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2回:“ 承長兄厚愛,本當(dāng)領(lǐng)教,只是歸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
早出晚歸 | 《戰(zhàn)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 |
疚心疾首 | 唐 崔鍔《內(nèi)寺伯朱夫人趙氏合袝志》:“以嗣子奉命雞林,三歲然復(fù),疚心疾首,亦時禮念,冥期佑助。” |
自拔來歸 | 《新唐書 李勣傳》:“三年,自拔來歸,從秦王伐東都,戰(zhàn)有功。” |
鷹擊長空 |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詞:“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
眼空一世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
卬首信眉 | 《漢書 司馬遷傳》:“今已專職形為埽除之隸,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dāng)世之士邪!” |
落葉歸根 | 明 王世貞《鳴鳳記》第38出:“落葉歸根,豐城劍回。” |
空空蕩蕩 | 浩然《艷陽天》第121章:“屋子里空空蕩蕩,冷冷清清。” |
放牛歸馬 | 《尚書 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百川歸海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氾論訓(xùn)》:“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百家殊業(yè)而皆務(wù)于治。” |
白費心機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142回:“我只落得白費心機,徒然失身于人,也不能遂我之愿。” |
狐死首丘 | 戰(zhàn)國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 |
首身分離 | 《戰(zhàn)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
羅掘一空 |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0回:“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沒奈何任他所為。” |
簞瓢屢空 |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 |
空穴來風(fēng) | 戰(zhàn)國 楚 宋玉《風(fēng)賦》:“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fēng)。’” |
論黃數(shù)白 | 明·丘濬《投筆記·投筆空回》:“笑弩駘言不遜,論黃數(shù)白不堪聽。” |
不分青紅皂白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 |
昂首挺胸 | 《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個個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人心歸向 | 《晉書·熊遠(yuǎn)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