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蓋乾坤的成語故事
拼音hán gài qián kūn
基本解釋佛教語。原指泯合無間。后指言語詩文契理或一心專志而絕無雜念。
出處《五燈會元 云門偃禪師法嗣 德山緣密禪師》:“我有三句語示汝諸人:一句函蓋乾坤,一句截斷眾流,一句隨波逐浪。”
暫未找到成語函蓋乾坤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函蓋乾坤)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鋪天蓋地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卷二 志仁禪師》:“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遮天蓋地。’” |
顛乾倒坤 |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二回:“我平生有個癖見,以為天地間最可寶貴的是兩種人物,都是龍跳虎踞的精神,顛乾倒坤的手段,你道是什么呢?” |
冠蓋如市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五章:“有力官紳‘視為利藪,群思攘奪……門前冠蓋如市’。” |
白首如新,傾蓋如故 |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傾蓋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擇所安。” |
朝乾夕惕 | 《周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
冠蓋云集 | 歐陽山《三家巷》:“到的客人……簡直是古語所謂冠蓋云集,洋洋大觀。” |
顛倒乾坤 | 曾樸《孽海花》第12回:“以為天地間最可寶貴的是兩種人物,都是有龍跳虎踞的精神,顛倒乾坤的手段,你道是什么呢?” |
劈頭蓋臉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4回:“晃蓋喝道:‘你既不做賊,如何拿你在這里?’奪過士兵手里棍棒,劈頭蓋臉便打。” |
才華蓋世 | 曾樸《孽海花》第三回:“他做宗人府主事時候,管宗人府的便是明善主人,是個才華蓋世的名王。” |
蓋世無雙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 |
周瑜打黃蓋 | 老舍《柳屯的》:“周瑜打黃蓋,愿打愿挨。” |
兢兢乾乾 | 《新唐書 獨孤及傳》:“兢兢乾乾,以徼福于上下,必能使天感神應,反妖災為和氣矣。” |
晝乾夕惕 | 語出《周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前蜀 杜光庭《賀臣體漸痊愈表》:“晝乾夕惕,焦勞而腠理愆和旰食宵衣,憂軫而寒暄爽候。” |
欲蓋彌彰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
乾乾翼翼 | |
崤函之固 | 漢·賈誼《過秦論》:“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
蓋棺論定 | 《明史 劉大夏傳》:“人生蓋棺論定,一日未死,即一日憂責未已。” |
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 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 |
暴衣露蓋 | 《史記·蕭相國世家》:“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
漫天蓋地 | 清·蒲松齡《東郭外傳》:“齊人漫天蓋地說大話,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風魔。” |
扭轉干坤 | |
一丸泥封函谷關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隗囂傳》:“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 |
遮天蓋地 | 嚴陣《竹矛 大旗歌》:“啊,團結的大旗,啊,我們遮天蓋地的紅云!” |
傾蓋如故 | 漢 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 |
兜頭蓋臉 | 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還拿起搟面杖,兜頭蓋臉一頓打。” |
蓋棺事定 | 明 馮惟敏《耍孩兒 骷髏訴冤》曲:“自古道蓋棺事定,入土為安。” |
蓋頭換面 | 明 唐順之《答王南江提學書》:“仆竊誦吾兄前后見惠兩書,知吾兄痛懲既往之悔,直欲洗刷腸胃,不肯若世之蓋頭換面做好人者。” |
冠蓋如云 | 東漢 班固《西都賦》:“英俊之域,紱冕所興;冠蓋如云,七相五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