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gè)法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dà jīng dà fǎ大經(jīng)大法 | 根本的原則和法規(guī)。 | 唐·韓愈《與孟尚書》:“其大經(jīng)大法,皆亡滅而不救,壞爛而不收。” |
fǎ wài shī ēn法外施恩 | 施:施行,給予。超越法律而給予恩惠。指寬大處理,免施刑罰。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鰲拜》:“仍照皇祖所降諭旨,給予一等男爵,世襲罔替,已足以示國家法外施恩,舊勛之意矣。” |
fǎ jiǔ shén zhēn法灸神針 | 神奇的針灸技術(shù)。 | 元·王實(shí)甫《本廂記》第三本第四折:“雖不會(huì)法灸神針,更勝似救苦難觀世音。” |
rú fǎ páo zhì如法炮制 |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藥。現(xiàn)指比喻照著現(xiàn)成的樣子做。 | 宋 釋曉瑩《羅湖野錄》第四卷:“若克依此書,明藥之體性,又須解如法炮制。” |
bù jí zhī fǎ不及之法 | 指不適用的法規(guī)。 | 《莊子·拼拇》:“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 |
wú fǎ wú tiān無法無天 | 法:法紀(jì);天:天理。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干壞事。現(xiàn)多形容違法亂紀(jì);不受管束。 | 清 曹雪芹《紅樓夢(mèng)》:“珍大奶奶是個(gè)老實(shí)頭,個(gè)個(gè)人都叫他養(yǎng)得無法無天的。” |
wǔ wén wán fǎ舞文玩法 | 見“舞文弄法”。 | 魯迅《從胡須說到牙齒》:“假使真只胡涂,倒還不失為胡涂人,但他是知道舞文玩法的。” |
jūn fǎ cóng shì軍法從事 | 按照軍法嚴(yán)辦。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敢有趁灌犯法,輒以軍法從事。” |
yǐ shēn shì fǎ以身試法 | 身:親身;指生命;試:嘗試;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嘗試法律。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
tān zāng wǎng fǎ貪贓枉法 | 貪贓:官吏接受賄賂;枉法:歪曲和違背法律。指貪污受賄;違法亂紀(jì)。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誰想那兩個(gè)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 |
fǎ jiā bì shì法家拂士 | 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輔弼之士。指忠臣賢士。 | 《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
héng xíng bù fǎ橫行不法 | 指不守法紀(jì),放肆妄為。 | 《辛亥革命》:“福建漳浦縣天主教民,平日橫行不法,縣令又極意袒護(hù),故平民銜恨次骨。” |
fǎ rù róng qíng法不容情 | 在法律面前不能容許人情寬容。 | 熊召政《張居正》第四卷第十回:“金學(xué)曾實(shí)不忍傷害這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但法不容情。” |
fǎ guì bì xíng法貴必行 | 貴:崇高,可貴。法令貴在切實(shí)執(zhí)行。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jì)·德宗貞元十年》:“法貴必行,慎在深刻,裕其制以便俗,嚴(yán)其令以懲違微損有余,稍憂不足。” |
huài fǎ luàn jì壞法亂紀(jì) | 破壞法制和紀(jì)律。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yùn)》:“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jì)。” |
guān fǎ rú lú官法如爐 | 指國家如爐火無情。 | 元·關(guān)漢卿《蝴蝶夢(mèng)》第二折:“這個(gè)便是鐵呵,怎當(dāng)那官法如爐。” |
bù fǎ zhī tú不法之徒 | 對(duì)抗或違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竄或犯有暴力行為罪行的亡命之徒。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11回:“而今我國大清,焉有這樣不法之徒?” |
yī fǎ pào zhì依法炮制 | 依照老辦法制中藥。后比喻按照已有的模式去做。 | 鄒韜奮《法西斯作風(fēng)的罪惡》:“但還少見到有人衷心羨慕這種罪惡,認(rèn)為大有依法炮制的價(jià)值。” |
qǔ fǎ hū shàng取法乎上 | 法:標(biāo)準(zhǔn),規(guī)范。取上等的為標(biāo)準(zhǔn),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biāo)準(zhǔn)嚴(yán)要求 | 老舍《我怎樣寫火葬》:“假若文藝作品的目的只是為給人娛樂,那么像《戰(zhàn)爭(zhēng)與和平》那樣的作品便根本不應(yīng)存在。我們似應(yīng)當(dāng)‘取法乎上’吧?” |
dà fǎ xiǎo lián大法小廉 | 舊時(shí)指大臣盡忠,小臣盡職。 | 《禮記·禮運(yùn)》:“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 |
xiǎo lián dà fǎ小廉大法 | 舊時(shí)指大臣盡忠,小臣盡職。 | 《禮記·禮運(yùn)》:“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 |
wáng zǐ fàn fǎ,shù mín tóng zuì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 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樣處以罪刑。指王法對(duì)于王子、平民是一樣的。 | 《野叟曝言》第六七回:“眾人都道說那里話,王子犯法,庶民同罪,這是因奸殺命的事,既犯到官,還有活命的嗎。” |
fǎ chéng lìng xiū法成令修 | 修:完善。法令完善。 | 唐·韓愈《曹成王碑》:“法成令修,治出張施。” |
zuò fǎ zì bì作法自斃 | 斃:倒下;死去。自己立法;卻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商君列傳》:“商君亡至關(guān)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yàn)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xiàn shēn shuō fǎ現(xiàn)身說法 | 本佛教用語;指佛能依附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顯現(xiàn)出種種身形來講解佛法。后比喻以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yàn)為例來說明某種道理。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釋迦牟尼佛》:“亦于十方界中現(xiàn)身說法。” |
zǔ zōng jiā fǎ祖宗家法 | 封建時(shí)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規(guī)。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不要說好是妃子,就是皇后,也嚴(yán)禁尋國事說一句話。這是規(guī)矩,也叫做‘祖宗家法’。” |
mò shǒu chéng fǎ墨守成法 | 見“墨守成規(guī)”。 | 清·王韜《翁牖余談·猶太古歷說》:“蓋用心不專,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陳出新耳。” |
wǔ wén wǎng fǎ舞文枉法 | 玩弄文辭,巧用法令,以達(dá)到邪惡的目的。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6回:“稽查書辦,沒有一個(gè)不舞文枉法。” |
fǎ wú èr mén法無二門 | 見“法出一門”。 | 《金史·高德基傳》:“有犯罪當(dāng)死者,宰相欲從末減。德基曰:‘法無二門,失出猶失入也。’不從。” |
fǎ chū yī mén法出一門 | 謂法律統(tǒng)一,前后一致,不能隨意變通。 | 《藝文類聚》卷五四引晉杜預(yù)《奏事》:“法出一門,然后人知恒禁,吏無淫巧,政明于上,民安于下。” |
chūn qiū bǐ fǎ春秋筆法 | 指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 | 宋 俞文豹《吹劍錄》:“蓋純用《春秋》筆法也。” |
zhī fǎ fàn fǎ知法犯法 | 知道法律;卻違反法律。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爺!知法犯法!” |
dà chuī fǎ luó大吹法螺 | 比喻空口說大話。 | 《妙法蓮華經(jīng) 序品》:“今佛世主,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 |
fǎ chū duō mén法出多門 | 指各部門都自立禁令,法制繁苛,政令不一,使民不知所從。 | 北宋·歐陽修《新唐書·劉賁傳》:“或正刑于外則破律于中,法出多門,人無所措。” |
wéi tiáo fàn fǎ違條犯法 | 違犯法律條文。 | 元·關(guān)漢卿《魯齋郎》第四折:“他做了違條犯法的事,昨已斬了。” |
dà jíng fǎ dù大明法度 | 明:嚴(yán)明;法度:規(guī)矩,制度。大力嚴(yán)明制度、法規(guī)。 | 宋·王安石《上時(shí)政疏》:“蓋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維持,非眾建賢才,不足以保守。” |
xì fǎ rén rén huì biàn,gè yǒu qiǎo miào bù tóng戲法人人會(huì)變,各有巧妙不同 | 比喻為人做事像變戲法一樣,各有各的巧妙之處。 | 魯迅《現(xiàn)代史》:“俗話說,‘戲法人人會(huì)變,各有巧妙不同。’其實(shí)是許多年間,總是這一套,也總有人看。” |
zhí fǎ wú sī執(zhí)法無私 | 執(zhí)行法令非常堅(jiān)定,毫不動(dòng)搖。 | |
xíng ér shì wèi tiān xià fǎ行而世為天下法 | 行:所作所為;法:效法。言行要謹(jǐn)慎,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為世人作學(xué)習(xí)榜樣。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是故君子,動(dòng)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
fú fǎ shòu zhū伏法受誅 | 伏法:由于違法而受處死刑;誅:殺死。犯法被殺。 | 漢 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
fǎ bù xùn qíng法不徇情 |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執(zhí)法公正,不講私人感情。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法不徇情,爾直深戒。” |
fǎ wú kě dài法無可貸 | 謂按法律不可寬恕。 | 《清史稿·刑法志一》;“強(qiáng)盜分別法無可貸、情有可原,殲渠魁、赦脅從之義也。” |
yǐ fǎ wéi jiào以法為教 | 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條文充當(dāng)教育的內(nèi)容。 | 《韓非子 五蠹》:“故明主之國,無書簡(jiǎn)之文,以法為教。” |
wáng fǎ wú qíng王法無情 | 王法:國家法律。國家的法律是不講情面的。 | 元·鄭廷玉《后庭花》第四折:“這兩個(gè)都不待秋后取決,才見的官府內(nèi)王法無情。” |
bù fǎ cháng kě不法常可 | 法:當(dāng)做模式、法則;常可:長久被人們認(rèn)可的成規(guī)慣例。不把常規(guī)慣例當(dāng)做永遠(yuǎn)不變的模式。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yàn)橹畟洹!?/td> |
wǎng fǎ yíng sī枉法營私 | 枉:歪曲,違反。指曲解破壞法律以謀私利。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5回:“誠為枉法營私,原王章所不宥。” |
fǎ hǎi wú biān法海無邊 | 佛教中比喻佛法廣大如大海,無邊無際。 | |
wǔ wén nòng fǎ舞文弄法 |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條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條文,舞弊徇私。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不避刀鋸之誅者。” |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不法古不修今 | 指不應(yīng)效法古代,也不應(yīng)拘泥于現(xiàn)狀。 | 《商君書·開塞》:“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則后于時(shí),修今則塞于世。” |
shēng gōng shuō fǎ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diǎn)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蓮社高賢傳》:“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jīng)》,群石皆點(diǎn)頭。” |
chuī dà fǎ luó吹大法螺 | 法螺:做佛事時(shí)用的樂器。原比喻佛之說法廣被大眾。后借以諷刺吹牛皮,說大話。 | 《妙法蓮花經(jīng)·序品》:“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 |
zǔ zōng fǎ dù祖宗法度 | 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為后世沿襲應(yīng)用的法則。 | 《宣各遺事》后集:“臣等謹(jǐn)按:蔡京罪惡最大……變亂祖宗法度,竊弄朝遷爵賞。” |
bù zú wéi fǎ不足為法 | 足:值得;法:效法。不值得學(xué)習(xí)、效法。 | 清 趙翼《甌北詩話 李青蓮詩》:“騷人斯起,然詞多哀怨,已非正聲;至楊、馬益流宕。建安以后更綺麗,不足為法。” |
qī gōng wǎng fǎ欺公罔法 | 欺騙公眾,無視法律。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卷:“那太守就大怒道:‘這一班光棍奴才,敢如此欺公罔法。’” |
qǔ fǎ hū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取法乎上,僅得乎中 | 取上等的為準(zhǔn)則,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biāo)準(zhǔn)嚴(yán)要求。 | 語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
fǎ lì wú biān法力無邊 | 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沒有邊際。比喻力量極大而不可估量。 | 明·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三折:“小圣我法力無邊,通天達(dá)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 |
xùn sī wǎng fǎ徇私枉法 | 遷就私情而違反法紀(jì)。 | 王朔《人莫予毒》:“再說我們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難道我會(huì)徇私枉法?” |
bù èr fǎ mén不二法門 | 不二:唯一的;法門:修行的門徑。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徑。 | 《維摩詰經(jīng) 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shí),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
xiāo yáo fǎ wài逍遙法外 | 不受拘束。指犯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 ;仍然自由自在。 | 南朝 梁 蕭統(tǒng)《梁昭明集 林鐘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跡冰床,披莊子之七篇,逍遙物外;玩老聃之兩卷,恍惚懷中。” |
fǎ bù ē guì法不阿貴 | 法:法律。阿:偏袒;討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權(quán)勢(shì)富貴的人。意思是秉公執(zhí)法;不畏權(quán)貴。 | 韓非《韓非子 有度》:“法不阿貴,強(qiáng)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zhēng),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
fèng gōng shǒu fǎ奉公守法 | 奉:奉行;遵守;公:公務(wù)。奉行公事;遵守國家規(guī)定的法令制度;不違法徇私。形容行為端莊、規(guī)矩。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 |
qǔ fǎ yú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取法于上,僅得乎中 | 法:標(biāo)準(zhǔn),規(guī)范。取上等的為標(biāo)準(zhǔn),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biāo)準(zhǔn)嚴(yán)要求 | 唐·唐太宗《帝范》第四卷:“取法于上,僅得乎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
fǎ bù zé zhòng法不責(zé)眾 | 責(zé):責(zé)罰;眾:多數(shù)人。指某種行為即使應(yīng)受到法律的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干,也就不好懲罰了。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38回:“大家一議論,法不責(zé)眾,全走了。” |
bào fǎ chǔ shì抱法處勢(shì) | 比喻把法和勢(shì)結(jié)合起來,用勢(shì)來保證法的推行。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難勢(shì)》:“抱法處勢(shì)則治,背法去勢(shì)則亂。” |
jiù dì zhèng fǎ就地正法 | 在犯罪的當(dāng)?shù)貓?zhí)行死刑。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65回:“因?yàn)榘盖橹卮螅⑶沂欠e案累累的,就辦了一個(gè)就地正法。” |
lóng xíng jùn fǎ隆刑峻法 | 刑法重而嚴(yán)。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梁統(tǒng)傳》:“議者以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務(wù),施行日久。” |
wǔ wén qiǎo fǎ舞文巧法 | 玩弄文辭,巧用法令,以達(dá)到邪惡的目的。 | 漢·王充《論衡·程材》:“長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為己,勉赴權(quán)利。” |
xiǎng fāng shè fǎ想方設(shè)法 | 盡量想辦法。 | 葉圣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話,看來看去差不多沒有幾句需要講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設(shè)法,把五十分鐘敷衍過去。” |
fǎ mài zhǔn shéng法脈準(zhǔn)繩 | 猶言法則標(biāo)準(zhǔn)。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授曲》:“嘗怪天地之間,有一種文字,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準(zhǔn)繩載之于書者。” |
gān lù fǎ yǔ甘露法雨 | 甘露:甜美的露水。佛教稱如來的教法如降甘露雨水。 | 《妙法蓮花經(jīng)·普門品》:“淑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
zuò fǎ zì bì作法自弊 | 謂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語出《史記·商君列傳》:“(秦惠王)發(fā)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guān)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yàn)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史記·商君列傳》:“(秦惠王)發(fā)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guān)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yàn)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rú fǎ pào zhì如法砲制 | 依照成法,砲制中藥。比喻照樣仿做。 | |
zhèng fǎ zhí dù正法直度 | 度:標(biāo)準(zhǔn)。嚴(yán)正法律,統(tǒng)一標(biāo)準(zhǔn)。 | 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法》:“正法直度,罪殺不赦。殺僇必信,民畏而懼。” |
míng fá chì fǎ明罰敕法 | 罰:刑罰;敕:整飭。嚴(yán)明刑罰,整頓法度。 | 《周易 噬嗑》:“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 |
fèng gōng rú fǎ奉公如法 |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 |
xùn qíng wǎng fǎ徇情枉法 | 指曲從私情;歪曲和破壞法律;胡亂斷案。徇:曲從;枉:使歪曲。 | 元 王謦《中書右丞相史公神道碑》:“使官吏一心奉公,而不敢為徇情枉法之私。” |
míng fǎ shěn lìng明法審令 | 審:謹(jǐn)慎。申明法令,使人人遵守,謹(jǐn)慎發(fā)布命令,避免出現(xiàn)差錯(cuò)。 | 《尉繚子·戰(zhàn)威》:“明法審令,不卜筮而事吉;貴功養(yǎng)勞,不禱祠而得福。” |
jiǎng jīng shuō fǎ講經(jīng)說法 | 講傳宗教經(jīng)典,宣揚(yáng)宗教教義。亦指引經(jīng)據(jù)典地談?wù)f議論。 | 《西游記·南游記》第一回:“到今日來,靈山興旺,今十大弟子,講經(jīng)說法。” |
zhèng shēn míng fǎ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嚴(yán)明法紀(jì)。 | 《晉書 元帝紀(jì)》:“二千石令長當(dāng)袛奉舊憲,正身明法,抑齊豪強(qiáng),存恤孤獨(dú),隱實(shí)戶口,勸課農(nóng)桑。” |
yán xíng jùn fǎ嚴(yán)刑峻法 | 峻:嚴(yán)酷。嚴(yán)厲的刑罰和嚴(yán)峻的法令。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后遭條獄之詔,吉捍拒大難,不避嚴(yán)刑峻法。” |
huà yī zhī fǎ畫一之法 | 指全體遵行、無一例外的法令政策。 | 《后漢書 王充王符等傳論》:“太叔致猛政之褒,國子流遺愛之娣,宣孟改冬日之和,平陽循畫一之法。” |
mài fǎ shì ēn賣法市恩 | 市:買。指玩忽法律而隨意寬恕罪犯以求得好處。 | 元 白仁甫《梧桐雨》楔子:“某也惜你驍勇,但國有定法,某不敢賣法市恩。送你上京,取圣斷,如何?” |
wéi fǎ luàn jì違法亂紀(jì) | 違犯法令,破壞綱紀(jì)。 | 任斌武《無聲的浩歌》:“毫無疑問,這是一起地地道道的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違法亂紀(jì)事件。” |
yán chū fǎ suí言出法隨 | 言:話;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隨:跟隨。話一說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經(jīng)公布就嚴(yán)格執(zhí)行;如有違犯就依法處理。 | 清 林則徐《奉旨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傳牌稿》:“言出法隨,各宜懔遵毋違。” |
dòng jìng yǒu fǎ動(dòng)靜有法 | 動(dòng):行動(dòng);靜:靜處;法:法則。行動(dòng)和靜止都有一定規(guī)則。指行動(dòng)合乎規(guī)范。 | 《金史·后妃傳贊》:“清閑貞靜,守節(jié)整齊,行已有恥,動(dòng)靜有法,是謂婦德。” |
zhū fǎ shí xiàng諸法實(shí)相 | 佛家語。指各種現(xiàn)象的真實(shí)面目。 | 《法華經(jīng)·方便品》:“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shí)相。” |
tān zāng huài fǎ貪贓壞法 | 見“貪贓枉法”。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誰想那兩個(gè)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 |
zǔ zōng chéng fǎ祖宗成法 | 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為后世沿襲應(yīng)用的法則。 | 宋朱熹《論差役利害狀》:“此皆祖宗成法,至今為不刊之典,然而州縣奉行,往往違戾。” |
fǎ wài shī rén法外施仁 | 舊時(shí)指寬大處理罪犯。 | 明 李清《三垣筆記 附識(shí)中》:“其馳驅(qū)通義一帶,亦不無微勞可憫。乞皇上法外施仁,俯從部議。” |
jū guān shǒu fǎ居官守法 | 舊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規(guī)。 | 《史記·商君列傳》:“常人安于故俗,學(xué)者溺于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于法之外也。” |
zhèng fǎ yǎn cáng正法眼藏 | ①佛教語。禪宗用來指全體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謂眼,包含萬有謂藏。相傳釋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與大弟子迦葉,是為禪宗初祖,為佛教以“心傳心”授法的開始。②借指事物的訣要或精義。 | 《景德傳燈錄·摩訶迦葉》:“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shí),可令宣揚(yáng)正法眼藏。”宋·朱熹《答陳同甫書》:“蓋修身事君,初非二事,不可作兩般看,此是千圣相傳正法眼藏。” |
jǐng jǐng yǒu fǎ井井有法 | 有條理、有法度。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白于玉》:“女外理生計(jì),內(nèi)訓(xùn)孤兒,井井有法。” |
bié wú tā fǎ別無它法 | 沒有任何別的辦法。 | |
tān zàng wǎng fǎ貪臟枉法 | 貪污受賄,違犯法紀(jì)。 | |
fǎ lún cháng zhuàn法輪常轉(zhuǎn) | 法輪:佛家語,輪有二義,一為運(yùn)轉(zhuǎn),一為摧碾,佛運(yùn)轉(zhuǎn)心中清凈妙法以度人,且摧毀世俗一切邪惑之見。指佛法無邊,普濟(jì)眾生。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佛國品》:“三轉(zhuǎn)法輪于大千,其輪本來常清凈。” |
guān qīng fǎ zhēng官清法正 | 清·清廉;正:公正。為官清廉,執(zhí)法公正。 |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我這衙門里問事,真?zhèn)€官清法正,件件依條律的。” |
yuē fǎ sān zhāng約法三章 | 約:商議確定;法:法律。訂立法律三條。原指訂立法律;相約遵守。后泛指訂立簡(jiǎn)單的條款;大家監(jiān)督遵守。 |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jì)》:“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
jī jiàng fǎ激將法 | 用反話去激人,促使人決心去做的策略。 | 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一切敵人的‘挑戰(zhàn)書’,旁人的‘激將法’,都應(yīng)束之高閣,置之不理,絲毫也不為其所動(dòng)。” |
shēn wén jùn fǎ深文峻法 | 猶言嚴(yán)刑峻法。 | 《北齊書·李維廉傳》:“顯祖嘗召見,問以治方,語及政刑寬猛,帝意深文峻法,稚廉固以為非,帝意不悅。” |
nòng fǎ wǔ wén弄法舞文 | 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條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文,以達(dá)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 《史記 貨殖列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不避刀鋸之誅者,沒于賂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