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為重,百金為輕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 yán wéi zhòng,bǎi jīn wéi qīng
基本解釋金:古代貨幣單位。嚴(yán)守自己諾言比百兩黃金還珍重。指信守諾言可貴。
出處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驅(qū)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暫未找到成語一言為重,百金為輕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一言為重,百金為輕)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步調(diào)一致 |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fēng)》:“在這種種方面,都應(yīng)該提高共產(chǎn)主義精神,防止宗派主義傾向,使我們的黨達(dá)到隊(duì)伍整齊,步調(diào)一致的目的,以利戰(zhàn)斗。” |
破鏡重圓 | 宋 李致遠(yuǎn)《碧牡丹》:“破鏡重圓,分釵合鈿,重尋繡戶珠箔。” |
無所不為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張溫傳》:“揆其奸心,無所不為。” |
化敵為友 | 李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第12章:“我們說這就具備了化敵為友的條件。” |
雙鳧一雁 | |
一馬平川 | 宋 蘇軾《東坡詩 卷二十三 游徑山》:“勢若駿馬奔平川。” |
流言蜚語 | 《明史 馬孟楨傳》:“入主出奴,愛憎由心,雌黃信口,流言蜚語,騰入禁庭,此士習(xí)可慮也。” |
一貧如洗 | 元 關(guān)漢卿《竇娥冤》楔子:“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 |
曇花一現(xiàn) | 《妙法蓮華經(jīng)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shí)乃說之,如優(yōu)曇缽花,時(shí)一現(xiàn)耳。” |
重整旗鼓 | 宋 克勤《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第17卷:“法燈重整槍旗,再裝甲胄。” |
滿紙空言 | 張庸《章太炎先生問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題目,互相研究,滿紙空言,何以謂之?dāng)_亂治安?” |
在此一舉 | 《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
交淺言深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趙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稱師,是庸說也;交淺而言深,是忠也。” |
語重情深 | 嚴(yán)復(fù)《以〈漁洋精華錄〉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詩見述率賦奉答》:“忽蒙佳什譽(yù)過庭,語重情深誰敢荷?” |
渾然一體 | 《二程遺書》第二卷上:“學(xué)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 《論語 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金戈鐵馬 | 《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shí)。” |
一葉知秋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山川》:“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dú)q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
齒牙為禍 | 《史記 晉世家》:“初,獻(xiàn)公將伐驪戎,人曰:\'齒牙為禍。\'及破驪戎,獲驪姬,愛之,竟以亂晉。 |
行百里者半九十 | 《戰(zhàn)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
功虧一簣 | 《尚書 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
一手遮天 | 唐 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
止戈為武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 |
輕歌曼舞 | 《群音類選 玉如意記 賞月登仙》:“助人間才子佳人興,輕歌慢舞,任星移斗橫。” |
金不換 | 京劇《粉妝樓》第六本:“常言道:敗子回頭金不換。” |
胡作非為 | 清 李汝珍《鏡花緣》:“或誣好吃懶做,或誣胡作非為。” |
一寸丹心 | 宋 楊萬里《誠齋集 卷十二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jié)感恩書懷》詩:“向來百煉今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
一絲不茍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茍,升遷就在指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