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濮間想的成語故事
拼音háo pú jiān xiǎng
基本解釋濠濮:古代二水名。比喻悠然自得的會心或情趣。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
暫未找到成語濠濮間想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濠濮間想)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朝思暮想 | 宋 柳永《傾杯樂》詞:“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
旦夕之間 | 漢·無名氏《焦仲卿妻》:“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
想望豐采 | 《明史·馮琦傳》:“數(shù)陳讜論,中外想望豐采,帝亦深眷倚。” |
苦思冥想 | 巴金《創(chuàng)作回憶錄 關于<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制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
可想而知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唐俸祿》:“而郊以吟詩廢務,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狀,可想而知。” |
間不容礪 | 《隋書·李德林傳》:“佐斗嫁禍,紛若猬毛,曝骨履腸,間不容礪。” |
山間林下 | 宋·釋惟白《續(xù)傳燈錄·志愿禪師》:“山間林下頗稱道人家風。” |
書缺有間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帝本紀》:“《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 |
字里行間 | 南朝 梁 簡文帝《答新渝侯和詩書》:“垂示三首,風云吐于行間,珠玉生于字里。” |
想當然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孔融傳》:“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
間不容緩 | 龔振黃《青島潮》第十章:“是否贊同,迅祈賜覆。千鈞一發(fā),間不容緩也。” |
魚目間珠 | 《參同契》上:“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槚。”宋·司馬光《稷下賦》:“珷玞亂玉,魚目間珠,泥沙漲者其泉混,莨莠茂者其谷蕪。” |
魚游濠上 | 《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下續(xù)示例] |
奇想天開 | 清·周春《紅樓夢約評》:“寶玉天地靈淑之氣,只鐘于女子一論,奇想天開。” |
冥思苦想 | 張東林《古城春色》第二部:“劉誼輝把煙頭丟到地上,冥思苦想,搜破腦袋也想不出個十全十美的辦法來。” |
前思后想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6回:“他既得失心重,未有不前思后想。” |
間不容息 | 《文子·道原》:“時之變則間不容息,先之則太過,后之則不及。” |
春滿人間 | 宋 曾鞏《班春亭》詩:“山亭嘗自絕浮埃,山路輝光五馬來。春滿人間不知主,誰言爐冶此中開?” |
異想天開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刑部書吏得了他的賄賂,便異想天開的設出一個法來。” |
壁間蛇影 | 明 唐順之《答王龍溪郎中書》:“若于此處稍參不破,則昔人所謂壁間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 |
挑撥離間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9回:“這個姓胡名福,最愛挑撥離間。” |
想入非非 | 《楞嚴經》第九卷:“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
不堪設想 | 清 林則徐《林文忠公政書》:“內地膏脂,年年如些剝喪,豈堪設想!” |
妙想天開 | 鄒韜奮《萍蹤寄語》:“現(xiàn)在各處的教育當局卻妙想天開,等到這試用期滿,紛紛藉口停職。” |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01回:“我直恁這般呆!癩蛤蟆怎想吃天鵝肉!” |
想望風采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
胡思亂想 | 宋 朱熹《朱子全書 文》:“苦心未能靜安,則總是胡思亂想,如何是能慮。” |
思前想后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2回:“且聞太師見后無襲兵,領人馬徐徐而行;又見折了余慶,辛環(huán)帶傷,太師十分不樂,一路上思前想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