裒兇鞠頑的成語故事
拼音póu xiōng jū wán
基本解釋裒:刨除;鞠:阻塞。清除兇狠的人,制止貪婪的人。
出處《獻平淮夷雅表》:“被昏卒狂,裒兇鞠頑。”
暫未找到成語裒兇鞠頑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裒兇鞠頑)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亂世兇年 | |
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 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鞠躬盡瘁 | 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 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 晉·無名氏《蓮社高賢傳·道生法師》:“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jīng)》……群石皆為點頭。” |
逢兇化吉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2回:“豪杰交游滿天下,逢兇化吉天生成。” |
吉兇禍福 | 《三國志 吳志 太史慈傳》:“是為吉兇禍福等耳,吾不獨受此罪。” |
梗頑不化 | 《續(xù)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目下山東有名綠茶,可知道他們形狀否;內(nèi)中可有能勸化改行的,還有梗頑不化,本事十分利害的否?要一一請教。” |
鞠躬盡力 | 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頑廉懦立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fēng)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
負隅頑抗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
頑石點頭 | 晉 《蓮社高賢傳 道生法師》:“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jīng)》……群石皆為點頭,旬日學(xué)眾云集。” |
頑父嚚母 | 《尚書 堯典》:“父頑,母嚚,象傲。” |
陳師鞠旅 | 《詩經(jīng)·小雅·采芑》:“鉦人伐鼓,陳師鞠旅。”《南史·宋本紀上》:“鞠旅陳師,赫然大號。” |
兇多吉少 | 明 吳承恩《西游記》:“今日且把這慈悲心略收收,待過了此山再發(fā)慈悲吧。這去處兇多吉少。” |
頑梗不化 |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第一場:“你往年同嚴仲子做過朋友,他的頑梗不化,你是明白的。” |
兇豎得志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竇武傳》:“當是時,兇豎得志,士大夫皆喪其氣矣。” |
避兇趨吉 | 宋 王觀國《學(xué)林 祠卜》:“以此知曾參不入勝母,漢祖不留柏人,避兇趨吉,所不可廢。” |
冥頑不靈 | 唐 韓愈《祭鱷魚文》:“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 |
誅兇殄逆 | 唐·陳子昂《請措刑科》:“圣人誅兇殄逆,濟人寧亂,必資刑殺,以請?zhí)煜隆!?/td> |
裒多益寡 | 《周易 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
鞠躬君子 | |
元兇首惡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0回:“據(jù)著我胸襟膽氣,焉敢拒敵官軍,剪除君側(cè)元兇首惡?” |
頑皮賊骨 |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這頑皮賊骨,不打不招。左右,與我采下去,著實打呀!” |
元兇巨惡 | |
極惡窮兇 | 《陳書 廢帝紀》:“逆賊華皎,極惡窮兇,遂樹立蕭巋,謀危社稷。” |
頑皮賴骨 |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你這等頑皮賴骨,不打如何肯招?” |
兇終隙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