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冰茹檗的成語故事
拼音hán bīng rú bò
基本解釋見“飲冰食檗”。
出處清·李樞《〈精忠傳彈詞〉序》:“太夫人舍生不遂,乃奉君姑并攜六月孤兒,伴櫬回浙,賃居于海寧桐木村舊戚馬氏之見遠山樓。自此含冰茹檗之中,惟曲盡其事長撫雛之責矣。”
暫未找到成語含冰茹檗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含冰茹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冰壺秋月 | 宋 蘇軾《贈潘谷》詩:“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 |
含辛茹苦 | 宋 蘇軾《中和勝相院記》:“無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后成。” |
冰解的破 | 清 曾國藩《<經史百家簡編>序》:“惟校讎之學,我朝獨為卓絕,干嘉間巨儒輩出,講求音聲故訓,校勘疑誤,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
冷若冰霜 | 清 劉鄂《老殘游記續集》第二回:“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 |
如履薄冰 |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春冰虎尾 |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拔茅連茹 | 《周易 泰》:“拔茅茹,以其匯。”王弼注:“茅之為物,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茹,相牽引之貌也。” |
拔毛連茹 | |
冰天雪地 | 清 蔣士銓《雞毛房》詩:“冰天雪地風如虎,裸而泣者無棲所。” |
茹毛飲血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冰雪嚴寒 | 吳伯簫《菜園小記》“雖然按照時令季節,各種蔬菜種得有早有晚,有時收了這種菜才種那種菜;但是除了冰雪嚴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園里總是經常有幾種蔬菜在競肥爭綠的。” |
夏蟲語冰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
夏蟲不可語冰 |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
一片冰心 | 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含沙射影 | 晉 干寶《搜神記》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 |
若涉淵冰 | 宋 陳亮《論勵臣之道》:“朕承太上皇亮付托之重,念國家之深恥,志在復讎,八年于茲,若涉淵冰,未知攸濟。” |
風木含悲 |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
鼓腹含和 | 嚴復《主客平議》:“煕皞之民,耕三馀一,鼓腹含和,無過庶過富之通患。” |
走花溜冰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四回:“你莫象才來的那個和尚,走花溜冰的胡纏。” |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 東漢·王充《論衡·壯留》:“故夫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 |
夏蟲不可言冰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回:“夏蟲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 |
六出冰花 | 《宋書·符瑞志下》:“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獨六出。” |
嚙檗吞針 | 唐 康駢《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嚙檗吞針 。” |
冰雪聰明 | 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詩:“坐知七曜歷,手畫三軍勢。冰雪凈聰明,雷霆走精銳。” |
冷語冰人 | 宋·曾造《類說·〈外史梼杌〉》:“潘柱迎,孟蜀時,以財結權要,或戒之,乃日:‘非是求愿,不欲以冷語冰人耳。’” |
飲冰茹檗 | 唐·白居易《三年為刺史》詩:“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 |
冰散瓦解 | 《三國志魏志傅嘏傳》“嘏對曰”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戰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虜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