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壺擊碎的成語故事
拼音tuò hú jī suì
基本解釋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賞。
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豪爽》:“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暫未找到成語唾壺擊碎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唾壺擊碎)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壺千金 | 《鹖冠子 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物使然。” |
七零八碎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4回:“一時魚奔鳥散,被楚兵砍瓜切菜,亂殺一回,殺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 |
不堪一擊 | 王安憶《命運交響曲》:“我太響,心里卻在大聲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擊了!” |
東聲西擊 | 明·李東陽《喻戰(zhàn)送李永敷南歸》:“子知戰(zhàn)乎……神出鬼沒,東聲西擊,變化而無常者,用也。” |
東零西碎 | 郭沫若《文藝論集 自然與藝術(shù)》:“他們把他們父親的財產(chǎn)東零西碎地鋪滿了一堂,沒有絲毫處理的手腕。” |
東馳西擊 | 清·魏源《圣武記》卷九:“各專責成,互相援應,毋東馳西擊,各不相顧。” |
中河失舟,一壺千金 | 《遏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 |
中流一壺 | 《鹖冠子 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 |
中流擊枻 | 明·何大復《滹沱河上》詩:“未識臨河意,中流擊枻歸。” |
中流擊楫 | 《晉書 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
中流失舟,一壺千金 | 《鹖冠子 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物使然。” |
乘勝追擊 | 《新編五代史評話 梁史卷上》:“李思安躍馬交斗,經(jīng)二十余合,思安拽槍徉敗,退去。單可及乘勝追擊。 |
亂瓊碎玉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武松)正在雪里,踏著那亂瓊碎玉歸來。” |
交詈聚唾 | 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朝班》:“時蔡虛臺為儀郎,當主議,稍以極事折之,為豺繡交詈聚唾,因調(diào)停為常朝大朝之說,總之無成規(guī)也。” |
人窮嘴碎 | |
以半擊倍 | 《管子·制分》:“人事荒亂,以十破百;器備不行,以半擊倍。”尹知章注:“敵國器備,不可施行;故此雖半,可以擊彼之倍。” |
以卵擊石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強欲與爭,正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乎!” |
以逸擊勞 | 《漢書·趙充國傳》:“今罕羌欲為敦煌、酒泉寇,飭兵馬,練戰(zhàn)士,以須其至,坐得致敵之術(shù),以逸擊勞,取勝之道也。” |
以錐餐壺 | 《荀子 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
仰面唾天 | |
內(nèi)外夾擊 |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臺兒莊正面之敵,經(jīng)我軍于六日夜開始總攻,內(nèi)外夾擊……尚據(jù)險頑抗,戰(zhàn)況之烈,空前未有。” |
冰壺玉尺 | 《元史·黃溍傳》:“君子稱其清風高節(jié),如冰壺玉尺,纖塵弗污。” |
冰壺玉衡 | 唐·杜甫《寄裴施州詩》:“金鐘大鏞在東序,冰壺玉衡懸清秋。” |
冰壺秋月 | 宋 蘇軾《贈潘谷》詩:“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 |
擊中要害 | 《后漢書 來歙傳》:“臣夜入定后為何人所賊傷,中臣要害。” |
擊其不意 | 《孫子·虛實》:“行千里而不勞者,行于無人之地也。”三國·魏·曹操注:“出空擊虛,避其所守,擊其不意。” |
擊壤而歌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一回:“衣冠輻輳,車馬喧闐,人人擊壤而歌,處處笙簫而樂。” |
擊壤鼓腹 | 《莊子 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