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瑕陷厄的成語故事
拼音dǐ xiá xiàn è
基本解釋抵:觸;瑕:瑕疵,缺點;陷:攻破;厄:迫害。指攻擊別人的弱點或錯誤。
出處唐 柳宗元《答問》:“蹇淺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暫未找到成語抵瑕陷厄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抵瑕陷厄)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沖鋒陷陣 | 《北齊書 崔暹傳》:“沖鋒陷陣,大有其人。” |
連抵其隙 | |
瑕不掩瑜 | 西漢 戴圣《禮記 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
家書抵萬金 | 唐·杜甫《春望》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攻瑕指失 | 清·顧炎武《與友人書》:“今此舊編,有塵清覽。知我者當(dāng)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遺諸后人。” |
美玉無瑕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他是個嬌滴滴美玉無瑕,粉臉生春,云鬢堆鴉。” |
白玉微瑕 | 唐 吳兢《貞觀政要 公平》:“君子小過,蓋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鉛刀之一割。” |
尋瑕伺隙 | 漢·吾丘壽王《驃騎論功論》:“內(nèi)用商鞅李斯之謀,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窺閑伺隙。” |
將功抵罪 | |
摧鋒陷陣 | 《晉書 謝安傳》:“廣武將軍恒寶為前鋒,摧鋒陷陣,殺賊甚多。” |
瑕不揜瑜 | 西漢·戴圣《禮記·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
抵瑕蹈隙 | 唐·柳宗元《答問》:“而仆乃蹇淺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
指瑕造隙 | 宋·朱熹《少帥魏國張公行狀下》:“彼或內(nèi)變既平,指瑕造隙,肆無厭之欲,發(fā)難從之請,其將何詞以對?” |
匿瑕含垢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
摧鋒陷堅 | 《新唐書 文苑傳下 李翰》:“城孤糧盡,外救不至,猶奮羸起病,摧鋒陷堅。” |
白璧微瑕 | 南朝 梁 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閑情》一賦。” |
滌穢蕩瑕 | 《宋書·禮志一》:“殿下以命世之資,屬當(dāng)傾危之運,禮樂征伐,翼成中興,將滌穢蕩瑕,撥亂反正。” |
抵掌而談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秦策一》:“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 |
捐金抵璧 | 語本晉·葛洪《抱樸子·安貧》:“上智不貴難得之財,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
以玉抵烏 | 北齊·劉晝《新論·辯施》:“昆山之下,以玉抵烏;彭蠡之濱,以魚食犬,而人不愛者,非性輕財,所豐故也。” |
潔白無瑕 | |
陷入僵局 | |
扼腕抵掌 | |
天塌地陷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九回:“我有了這件東西,說到得了天塌地陷也是瞎話,橫豎咱們大清國萬萬年,我鄧振彪也萬萬年了。” |
棄瑕忘過 | 《南史·虞寄傳》:“且圣朝棄瑕忘過,寬厚待人,改過自新,咸加敘擢。” |
滌瑕蕩穢 | 東漢 班固《東都賦》:“于是百姓滌瑕蕩穢,而鏡至清。” |
摧堅陷陣 | 《南齊書 桓康傳》:“隨世祖起義,摧堅陷陣,膂力過人,所經(jīng)村邑,恣行暴害。” |
抵掌談兵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回:“揮毫作賦,則頡頏相如;抵掌談兵,則伯仲諸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