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奸除猾的成語故事
拼音jìn jiān chú huá
基本解釋禁:禁止;猾:狡猾。禁止清除奸險狡猾之人。
出處《隋書·酷吏傳序》:“無禁奸除猾之志,肆殘虐幼賤之心。”
暫未找到成語禁奸除猾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禁奸除猾)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斬草除根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老奸巨猾 | 《宋史·食貨志上》:“老奸巨猾;匿身州縣;舞法擾民;蓋甚至前日。” |
詐奸不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正在五岳樓下來,撞見個奸詐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廝帶將許多詐奸不及的三二十人,逕入家里,來宅子后看了,便要發遣我們出去,他要來住。” |
除惡務本 | 《書·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本。”蔡沈集傳:“去惡則務絕根本。” |
奸夫淫婦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奸夫淫婦,雖該重罪,已死勿論。其余一干人犯,釋放寧家。” |
除暴安良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0回:“俺聞劍客行為莫不至公無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惡報;至除暴安良,尤為切要。” |
禁暴誅亂 | 漢 賈誼《過秦論》:“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
奸淫擄掠 | 清·吳趼人《痛史》第七回:“誰知仍是強賒硬搶,擄掠奸淫,無所不至。” |
除舊布新 |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 |
狼狽為奸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詩翁畫客狼狽為奸,怨女癡男鴛鴦并命。” |
令行禁止 | 《逸周書 文傳》:“令行禁止,王始也。” |
喜不自禁 | 梁實秋《槐園夢憶》:“季淑就駐足而觀,喜不自禁。” |
忍俊不禁 | 唐 崔致遠《答徐州時溥書》:“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榮頗切。” |
情不自禁 | 南朝 梁 劉遵《七夕穿針》詩:“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 |
西除東蕩 |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俺也曾西除東蕩,把功勞立下幾樁樁。” |
破柱求奸 | 《后漢書·黨錮傳·李膺》:“時張讓弟朔為野王令,貪殘無道,至乃殺孕婦,聞膺厲威嚴,懼罪逃還京師,因匿兄讓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將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陽獄。受辭畢,即殺之。” |
銖兩之奸 | 東漢·班固《漢書·趙廣漢傳》:“廣漢精于吏務,善為購距,銖兩之奸,皆告之。” |
弱不禁風 | 唐 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詩:“亂波紛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風。” |
藥到病除 |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藥到病除,效如桴鼓。” |
禁情割欲 | 漢 王充《論衡 本性》:“長大之后,禁情割欲,勉勵為善矣。” |
除殘去穢 | 《后漢書·梁統傳》:“仁者愛人,義者政理,愛人以除殘為務,政理以去亂為心。” 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忤諸常待。” |
奸人之雄 | 戰國·趙·荀況《荀子·非相》:“夫是之謂奸人之雄。” |
例直禁簡 | 《晉書 杜預傳》:“例直易見,禁簡允犯。” |
捉奸見雙,捉賊見贓,殺人見傷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自古道:‘捉奸見雙,捉賊見贓,殺人見傷。’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沒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 |
除邪懲惡 | 魯迅《編校后記》:“他愛看俠士小說,固此發了游俠狂,硬要到各處去除邪懲惡,碰了種種釘子。” |
形格勢禁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
除邪去害 |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四折:“長國姑除邪去害,保忠良重鎮關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