寢苫枕土的成語故事
拼音qǐn shān zhěn tǔ
基本解釋同“寢苫枕塊”。
出處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晉書》:“高宗諒暗者,除服而不言,故不云服喪三年,而云諒暗三年,明不復寢苫枕土,以荒大政也。”
暫未找到成語寢苫枕土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寢苫枕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抔土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一抔黃土 | 司馬遷《史記 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一掊土 | 《史記 張釋之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一枕南柯 |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載,淳于棼夢到槐安國,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盡富貴榮華。醒后才知道是一場大夢,原來槐安國就是庭前槐樹下的蟻穴。 |
一枕槐安 | 元 范康《竹葉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兩下離愁?!?/td> |
一枕邯鄲 | 唐·沉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 |
一枕黃梁 | 宋 李曾伯《送喬賓王》:“一枕黃梁,滿頭白發,屈指舊游能幾人?!?/td> |
一枕黃粱 | 唐·沉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 |
一片焦土 | 唐·杜牧《阿房宮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td> |
不習地土 | 《南史 王融傳》:“宋弁曰:‘當是不習地土。’” |
不習水土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周瑜傳》:“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td> |
不伏水土 | 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比者所發諸道南討兵馬,例皆不諳山川、不伏水土,遠鄉羈旅,疾役殺傷?!?/td> |
不便水土 | |
不服水土 | 漢 荀悅《漢紀 武帝紀》:“中國之人,不知其地勢,不能服其水土?!?/td> |
不知寢食 | |
不習水土 | 《通俗編 地理引南史 王融傳》:“上以魏所送馬不稱,使融問之,宋弁答曰:當是不習水土。” |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td> |
鄉土難離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天瑞》:“有人去鄉土,離六親?!?/td> |
人非土木 |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第十二出:“謝荷公公!張協人非土木,必有報謝之期?!?/td> |
倒枕捶床 |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三折:“短嘆常吁,千聲萬聲,倒枕捶床,到三更四更?!?/td> |
入土為安 | 清 吳趼人《胡涂世界》:“舍妹已斷了氣,也該出殯了。在家雖好,但一則火燭當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為安。” |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8回:“西門慶道:‘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的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里去。’” |
兵來將敵,水來土堰 | 元 無名氏《云臺門》第一折:“兵來將敵,水來土堰,兄弟也,你領兵就隨著我來,不可延遲也。” |
兵來將迎,水來土堰 | 元 高文秀《澠池會》楔子:“自古道兵來將迎,水來土堰,他若領兵前來,俺這里領兵與他交鋒?!?/td> |
分茅列土 | 唐·張說《延州豆盧使君萬泉縣主薛氏神道碑》:“大圣大后,煉石補天,有王母之神器;分茅列土,啟弄孫之美色。” |
分茅胙土 | 明·劉若愚《酌中志·憂危議后紀》:“數公皆人杰,無不望分茅胙土如姚廣孝,豈止富貴終其身而已乎!” |
分茅裂土 | 元 高文秀《澠池會》第四折:“官封極品祿千鐘,分茅裂土人堪羨。腰金衣紫作朝臣,簫韶樂奏排筵宴?!?/td> |
分茅賜土 | 清·李漁《奪錦樓》:“不止分茅賜土,允宜并位于中宮?!?/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