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蹦活跳的成語故事
拼音xiān bèng huó tiào
基本解釋謂魚、禽等亂蹦亂跳而有生氣。
出處吳趨《姑蘇野史·秋風(fēng)江南話鱸魚》:“秋水茫茫,在水一方,一尾尾鮮蹦活跳的鱸魚,引來了多少美食之客。”
暫未找到成語鮮蹦活跳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鮮蹦活跳)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生龍活虎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95卷:“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
活蹦亂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 |
斗水活鱗 | 語出《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鮮血淋漓 | 元 金仁杰《追韓信》第四折:“猿背彎躬,醉眼朦朧,腰項斜稱,呀!他可早鮮血淋漓了戰(zhàn)袍領(lǐng)!”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一回:“也有打破頭的,鮮血淋漓,好不慘傷。” |
鮮為人知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后來伴著主人度過了那段漫長的鮮為人知的冷宮生活不知灑上了多少珍妃淚。” |
干鮮水陸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3回:“那四十個碟子……里面自是山南海北干鮮水陸的酒饌果菜。” |
旗幟鮮明 | 清 錢采《說岳全傳》:“兀術(shù)好生疑惑,忙出營前觀看,果然依舊旗幟鮮明,刀槍密布,不知何故。” |
你死我活 | 元 李壽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你死我活。” |
死去活來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當(dāng)下眾人將那崔寧與小娘子死去活來拷打一頓。” |
生吞活剝 | 唐 劉肅《大唐新語 譜謔》:“有棗強尉張懷慶好偷名士文章……人為之諺云:‘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 |
歡蹦亂跳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2回:“勻出你們歡迸亂跳這倆去買瓦;留下房上滾下來的,合爐坑里掏出來的那倆,先把這院子破瓦揀開。” |
牛馬生活 | 鄒韜奮《經(jīng)歷·高三分院》:“我所做的只是捐了一天的薪水所得,救濟在日本紗廠里過牛馬生活,罷工后饑寒交迫的中國同胞。” |
生動活潑 | 毛澤東《打退資產(chǎn)階級右派的進攻》:“應(yīng)當(dāng)提倡講話,應(yīng)當(dāng)是生動活潑的。” |
活靈活現(xiàn) | 郁達夫《皋亭山》:“凡此種種,以及香灰療病,娘娘托夢等最近的奇跡,他們都說得活靈活現(xiàn)。” |
拼死拼活 | 李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第九章:“但真遇到勁頭兒上,狠抽他兩鞭子,他肯拼死拼活地賣命。” |
屢見不鮮 | 魯迅《而已集 略談香港》:“第二條是‘搜身’的糾葛,在香港屢見不鮮。” |
德薄能鮮 | 宋 歐陽修《瀧岡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jié)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
跳梁小丑 | 先秦 莊周《莊子 逍遙游》:“子獨不見貍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 |
心驚肉跳 | 元 無名氏《爭報恩》:“不知怎么,這一會兒心驚肉戰(zhàn),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
暴跳如雷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嚴(yán)貢生越發(fā)惱得暴跳如雷。” |
活龍活現(xiàn)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再說王氏聞?wù)煞騼葱牛鯐r也疑惑,被呂寶說得活龍活現(xiàn),也信了。” |
肉跳神驚 | 老舍《神拳》第三幕:“知縣肉跳神驚坐立不安。” |
四清六活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8回:“這幾個都是慣做公的,四清六活的人,卻怎的也不曉事。” |
半死辣活 | 參見“半死半生”。 |
寡廉鮮恥 | 漢 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
活潑天機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4回:“否則閑中望望行云,聽聽流水,都可活潑天機。” |
活蹦活跳 | 周而復(fù)《白求恩大夫》:“我的小孩子,一個能講能說,活蹦活跳的娃娃,死啦!” |
尋死覓活 | 元 關(guān)漢卿《金錢池》:“只為杜蕊娘他把俺赤心相待,時常與這虔婆合氣,尋死覓活,無非是為俺家的緣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