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身長子的成語故事
拼音lǎo shēn zhǎng zǐ
基本解釋自己老了,兒子也長大了。指終身。
出處戰國·趙·荀況《荀子·儒效》:“乃始率其群徒,辯其談話,明其辟稱,老身長子,不知惡也。”
暫未找到成語老身長子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老身長子)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老當益壯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老當益壯”。 |
一塌刮子 | 毛澤東《評國民黨對戰爭責任問題的幾種咎案》:“他不是如同蔣介石那樣,將戰爭責任一塌刮子推到共產黨身上。” |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七回:“我說的不是功名么?你們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
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 |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釋,亦得超生去了。” |
一子失著,滿盤皆輸 | 李欣《老生常談·熟視無睹,充耳不聞》:“一子失著,滿盤皆輸,這是有的。” |
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 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錯過了。” |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元 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個做官的,天生下這等道貌,是個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錯過了。” |
一字長城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折寇》:“仗恩臺一字長城,借寒儒八面威風。” |
一字長蛇陣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8回:“聽的里面雷聲高舉,四七二十八門,一齊分開,變作一字長蛇之陣,便殺出來。” |
一家之長 | 劉斯奮《白門柳·雞鳴風雨》第六章:“一家之長冒起宗就斷然決定:所有男丁立即剃掉頭發。” |
一家老小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回:“當日接了書信,便與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帶從者百余人,車百余輛,徑望兗州而來。”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無事退回,我自養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錢還府,也是我出。” |
一技之長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4回:“凡琴棋書畫,醫卜星相,如有一技之長者,前來進謁,莫不優禮以待。” |
一無所長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9回:“今先生處勝門下三年,勝未有所聞,是先生于文武一無所長也。” |
一無長物 | 《晉書·王恭傳》:“吾平生無長物。” |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1回:“你這個潑怪,豈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仇!” |
一日之長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品藻》:“論王霸之余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
一日身死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今之縣令,一日身死,子孫累世絮駕,故人重之。” |
一朝天子一朝臣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虜諜》:“萬里江山萬里塵,一朝天子一朝臣。” |
一棍子打死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許人家發表錯誤的意見,發表了就‘一棍子打死’,這不是解決矛盾的辦法。” |
一登龍門,身價十倍 |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 |
一竿子捅到底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章:“這篇文章好就好在一竿子捅到底,罵到了皇帝頭上。” |
一肚子壞水 |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壞水兒,吃人不吐骨頭,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只能拉攏,不能得罪。” |
一身兩任 | 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一身而二任焉,雖圣者不可為也。” |
一身兩頭 | 漢 焦延壽《易林》卷八:“一身兩頭,近適二家,亂不可治。” |
一身兩役 | 《梁書 張充傳》:“一身兩役,無乃勞乎?” |
一身二任 | 《漢書·王吉傳》:“諸侯骨肉莫親大王,大王于屬則子也,于位則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責加焉。” |
一身五心 | 漢·焦延壽《易林》卷一:“三人異趨,反復迷惑。一身五心,亂無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