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堡壘的成語故事
拼音wán gù bǎo lěi
基本解釋比喻頑固不化的人。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頑固堡壘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頑固堡壘)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將奪固與 | 先秦 李耳《老子》:“將欲奪之,必固予之?!?/td> |
根深固本 | 《晉書·伏滔傳》:“所以杜其萌際,重其名器,根深固本,傳之百世。” |
深溝高壘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下》:“將軍怒,將深溝高壘;將軍不怒,將懈怠?!?/td> |
固執己見 | 《宋史 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
根深蒂固 | 先秦 李耳《老子》:“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
壁壘森嚴 | 明 于麟《清夜鐘》:“臨淮方出將,壁壘氣森嚴?!?/td> |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 晉·無名氏《蓮社高賢傳·道生法師》:“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群石皆為點頭?!?/td> |
固若金湯 | 東漢 班固《漢書 蒯通傳》:“必將嬰城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 |
梗頑不化 | 《續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目下山東有名綠茶,可知道他們形狀否;內中可有能勸化改行的,還有梗頑不化,本事十分利害的否?要一一請教。” |
頑廉懦立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
負隅頑抗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有眾逐虎?;⒇搷罚覕t。” |
頑石點頭 | 晉 《蓮社高賢傳 道生法師》:“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群石皆為點頭,旬日學眾云集?!?/td> |
頑父嚚母 | 《尚書 堯典》:“父頑,母嚚,象傲?!?/td> |
磬石之固 | |
崤函之固 | 漢·賈誼《過秦論》:“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td> |
固執不通 | 李脃人《暴風雨前》第三部分:“偏偏室里坐的恰又是那個固執不通的吳翹胡子?!?/td> |
鵲壘巢鳩 | 清·李漁《慎鸞交·賄篾》:“有甚仇,無端暗把機鋒構,硬將人排擠,叫把鵲壘巢鳩?!?/td> |
負固不賓 | 《宋書·武帝記中》:“自負固不賓,干紀放命,肆逆滔天,竊據萬里?!?/td> |
頑梗不化 |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第一場:“你往年同嚴仲子做過朋友,他的頑梗不化,你是明白的?!?/td> |
擇善固執 | 上官鼎《陽光三疊》第29章:“擇善固執,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
無根而固 | 《管子·戒》:“管仲復于桓公曰:‘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td> |
根深本固 | 《淮南子 泰族訓》:“不大其棟,不能任重。重莫若國,棟莫若德。國主之有民也,猶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則本固,基美則上寧。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綱紀,治之儀表也。” |
深溝壁壘 | 東漢·班固《漢書·黑京布傳》:“漢王收諸侯,還守成皋、滎陽,下蜀漢之粟,深溝壁壘,分卒守徼乘塞?!?/td> |
深根固柢 | 先秦 李耳《老子》:“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td> |
神荼郁壘 | 《山海經》:“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茶,一曰郁壘,主閱領萬鬼?!?/td> |
冥頑不靈 | 唐 韓愈《祭鱷魚文》:“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 |
固步自封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22章:“只是陳陳相因,固步自封,絲毫沒有改革求進步的意思。” |
固執成見 | 茅盾《子夜》九:“如果蓀甫一定要固執成見,那就拉倒?!?/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