韞櫝待價的成語故事
拼音yùn dú dài jià
基本解釋韞:藏;犢:木匣子。把玉藏在木匣子里,等待高價出售。比喻懷才待用或懷才隱退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張衡傳》:“且韞櫝以待價,踵顏氏以行止。”
暫未找到成語韞櫝待價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韞櫝待價)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虛位以待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寧可虛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濫位。”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物美價廉 | 清 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回:“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要印一部書。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所以特來求教。” |
價值連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嚴陣以待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
拭目以待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
討價還價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三巧問了他討價還價,便道:‘真個虧你些兒。’” |
時不我待 | 清 秋瑾《贈蔣鹿珊先生言志且為他日成功之鴻爪也》:“事機一失應難再,時乎時乎不我待!” |
忙不擇價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5卷:“如今忙不擇價,豈不可惜。” |
坐以待斃 | 先秦 管仲《管子 參患》:“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竭誠相待 |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
虛左以待 | 《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
待時而舉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9回:“寡君知天運之盛衰,達時務之機變,所以養兵練將,待時而舉。” |
守株待兔 | 戰國 韓 韓非《韓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 |
貨真價實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但不知可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字樣沒有?” |
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85回:“‘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人肚內有了這兩句話,便不怕了。” |
待理不理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5回:“二大爺,你們這會子瞧我窮,回來我得了銀子,就是個財主了。別這么待理不理的。” |
枕戈待旦 | 《晉書 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
百廢待舉 | 吳晗《海瑞罷官》:“百廢待舉,他不出頭做主,實在令人著急。” |
嗷嗷待哺 | 清 戴名世《上劉木齋先生書》:“傭書客游,乞食自活,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 |
赤誠相待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3章:“這所剩的數千饑餓疲憊之師因感學生一片忠君愛國之心和平日赤誠相待,暫時不忍離去,勉強可以一戰。” |
價重連城 | 唐·韋莊《乞彩箋歌》:“也知價重連城璧,一紙萬金猶不惜。” |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2回:“‘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如此剴切勸諭,奢侈之風,自可漸息。” |
待兔守株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序》:“刻舟求劍,體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寧遠。” |
以逸待勞 | 先秦 孫武《孫子 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
指日可待 | 三國 蜀 諸葛亮《出師表》:“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可待也。” |
知人待士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5回:“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