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宅正路的成語故事
拼音ān zhái zhèng lù
基本解釋比喻仁義。謂以仁居心,以義行事。
出處《孟子·離婁上》:“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暫未找到成語安宅正路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安宅正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心一路 | 明·馮夢龍《掛枝兒·多心》:“初相交,指望你一心一路;到如今,眼面上做工夫。” |
一本正經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經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 |
一板正經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經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 |
一枕槐安 | 元 范康《竹葉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兩下離愁。” |
一線之路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六:“若權奸之去,則正當洗腸滌胃。若借溫太真之事,為小人開一線之路;借范堯夫之言,為君子憂后來之禍,則失之矣。” |
一路平安 | 明 范受益《尋親記》:“大王爺,保佑弟子一路平安,腳輕手健。” |
一路神祇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5回:“因指著應伯爵、謝希大說道:‘這兩個天殺的,和他都是一路神祇。’” |
一路福星 | 清 范寅《越諺》上卷:“一路福星,又一路順風,送遠行語。” |
一路貨色 | 郭澄清《大刀記》第七章:“叫我看,一進了他們這個大染缸,就全變成一路貨色了。” |
一路順風 | 清 俞萬春《蕩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陳兩處亦無動靜,一路順風無些毫打叉之事。” |
一路風塵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國舅老爺大喜!國舅老爺一路風塵辛苦。小的聽見昨日的頭起報馬來報,說今日大駕歸府,略預備了一杯水酒撣塵,不知賜光謬領否?” |
一路風清 | 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用違其才》:“沈里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內地,將見一路風清,乃使作陜西巡撫,助討寧夏。” |
上下相安 | 《晉書·束皙傳》:“主無驕肆之怒,臣無嫠纓之請,上下相安,率禮從道。” |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法眼宗 西余體柔禪師》:“進前即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上梁不正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做的個上梁不正,只待要損人利己惹人憎。” |
上梁不正下梁歪 | 晉 楊泉《物理論》:“上不正,下參差。” |
下寨安營 | |
不入獸穴,安得獸子 | 《周書·李遠傳》:“古人有言:‘不入獸穴,安得獸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濟。” |
不務正業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這人不甚讀書,終日閑游浪蕩,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務正業。” |
不安于位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六年》:“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
不安于室 | 《詩經 鄴風 凱風序》:“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鄭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
不安其室 | 《詩經·鄴風·凱風·序》:“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 |
不安本分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寶玉終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隨心所欲。” |
不當不正 | 元 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老漢也分開人叢,不當不正,站在那相公馬前。” |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晉·陳壽《三國志·呂蒙傳》:“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不正之風 | 晉 葛洪《抱樸子 辯問》:“移不正之風,易流遁之俗。” |
不諱之路 | 《后漢書 安帝紀》:“間令公卿郡國舉賢良方正,遠求博選,開不諱之路,冀得至謀,以鑒不逮。” |
世路榮枯 | 唐·劉禹錫《酬樂天偶題酒甕見寄》詩:“從君勇斷拋名后,世路榮枯見幾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