齠年稚齒的成語故事
拼音tiáo nián zhì chǐ
基本解釋齠年:童年;稚齒:年少。指童年。
出處《南齊書·武十七王傳論》:“齠年稚齒,養(yǎng)器深宮,習趨拜之儀,受文句之學。”
暫未找到成語齠年稚齒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齠年稚齒)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齒牙為禍 | 《史記 晉世家》:“初,獻公將伐驪戎,人曰:\'齒牙為禍。\'及破驪戎,獲驪姬,愛之,竟以亂晉。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
烽火連年 | 元·戴良《九靈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東南地,烽火連年警報聞。” |
窮年累世 | 《荀子 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
年少無知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謂世人年少無知;三折其肱,謂醫(yī)士老成諳練。” |
常年累月 | 高云覽《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內地常年累月鬧著兵禍、官災、綁票、械斗。” |
共為唇齒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鄧芝傳》:“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
亂世兇年 | |
伶牙俐齒 | 元 吳昌齡《張?zhí)鞄煛返谌郏骸澳阈菽抢锉懔嫜览X,講三干四,說人好歹,訐人曖昧,損人行止。” |
十年寒窗 | 元·劉祁《歸潛志》卷七:“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天下知。” |
咬牙切齒 |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紙。” |
齒頰生香 | 清·黃景仁《即席分賦得賣花聲》之二:“憐他齒頰生香處,不在枝頭在擔頭。” |
瑞雪兆豐年 | 曲波《橋隆飆》十九:“俗語道:‘瑞雪兆豐年’,明年的小麥一定收成好。” |
風燭殘年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只這風燭殘年,沒的倒得眼淚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
百年好合 | 《粉妝樓》第一回:“百年和合,千載團圓恭喜!”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 |
成年累月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2回:“我那家左右沒甚么可惦記的,平日的沒事,還在這里成年累月的閑住著,何況來招呼姑娘呢?” |
齒弊舌存 | 語出漢·劉向《說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 |
及笄年華 | 《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笄。”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少年老誠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9回:“現在的玉郎早已不是你我在能仁寺初見的那個少年老誠的玉郎了。” |
唇亡齒寒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
一年之計在于春 | 南朝梁 蕭統《纂要》:“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
經年累月 | 隋 薛道衡《豫章行》:“豐城雙劍昔曾離,經年累月復相隨。不畏將軍成久別,只恐封侯心更移。” |
年復一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每逢閑暇,無非敲枰相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也不知人間歲月幾何。” |
而立之年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吾十有五,而至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利齒能牙 | 元 張壽卿《紅梨花》第一折:“這妮子使著呵,早妝聾做啞。潑賤才,堪人罵,再休來利齒能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