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轂薦士的成語故事
拼音tuī gǔ jiàn shì
基本解釋轂:車輪中心;推轂:比喻推薦人才;薦:舉薦。推舉人才,引薦賢士。
出處唐·權(quán)德輿《齊成公神道碑銘序》:“其他推轂薦士,為廷臣,成天下重名碩望者,不可勝書。”
暫未找到成語推轂薦士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推轂薦士)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名士風(fēng)流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方術(shù)傳論》:“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fēng)流可知矣。” |
章甫薦履 | 《文選 賈誼<吊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 |
斗方名士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jié)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 |
長江后浪推前浪 |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長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則一片西飛一片東,歲月匆匆。 |
舉善薦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推三阻四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這事情應(yīng)難、應(yīng)難造次。” |
飽學(xué)之士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6回:“公等皆飽學(xué)之士,登此高臺,可不進(jìn)佳章以紀(jì)一時之勝事乎?” |
國士無雙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
不櫛進(jìn)士 | 唐 朱揆《諧噱錄 不櫛進(jìn)士》:“關(guān)圖有妹能文,每語人曰:‘有一進(jìn)士,所恨不櫛耳。’” |
士別三日,當(dāng)刮目相待 |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推波助瀾 | 隋 王通《文中子 問易》:“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fēng)止燎爾!” |
有錢使得鬼推磨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卷:“常言道:‘有錢使得鬼推磨。’我們不少的是銀子,匡得將來買上買下。” |
稱賢薦能 | 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接士,多可而有別,稱賢薦能,未嘗倦。” |
海岱清士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人所應(yīng)有,其不必有;人所應(yīng)無,己不必?zé)o,真海岱清士。” |
士飽馬騰 | 唐 韓愈《平淮西碑》:“士飽而歌,馬騰于槽。” |
斗酒學(xué)士 | 《新唐書·王績傳》:“以前官待詔門下省,故事,官給酒三升。或問:‘待詔何樂邪?’答曰:‘良醞可戀耳。’侍中陳叔達(dá)聞之,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xué)士’。” |
志士仁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wèi)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反復(fù)推敲 | 《詩話總龜》:“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欲著‘推’字,煉之未定。” |
士死知己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趙策》:“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 |
二桃三士 | 三國 蜀 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
士為知己者死 | 《戰(zhàn)國策 趙策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 |
推心置腹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光武帝紀(jì)》:“蕭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
能士匿謀 | 《孔叢子·對魏王》:“故賢愚共貫,則能士匿謀。” |
有錢能使鬼推磨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正是‘官無三日緊’,又道是有錢能使鬼推磨。” |
推陳出新 | 《明史 范濟傳》:“嚴(yán)偽造之條,開倒換之法,推陳出新,無耗無阻。” |
仁人志士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三卷:“育群物而不倦,有似仁人志士,是仁者之所以樂山也。” |
筑臺募士 | 宋·范仲淹《帝王好尚論》:“湯五聘伊尹,文王躬迎呂望,周公握發(fā)吐哺以待白屋之士,鄭武公好賢而詩雅歌之,燕昭王筑臺募士而智者歸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