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窗挖壁的成語故事
拼音qiào chuāng wā bì
基本解釋撬開門窗,挖開墻壁進行偷竊。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8回:“偷東西自是個賊,然而他總是扮了嫖客去的多。若是撬窗挖壁的,那又不奇了。”
暫未找到成語撬窗挖壁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撬窗挖壁)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日月合壁 | 《漢書·律歷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連珠。” |
鑿壁借光 | 晉·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飛檐走壁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
挖空心思 | 清 俞萬春《蕩寇志》:“今此賊挖空心思,用到如許密計,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 |
室徒四壁 | 《魏書·陽固傳》:“居官清潔,家無余財,終歿之日,室徒四壁,無以供喪,親故為其棺斂焉。” |
作壁上觀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
打開天窗說亮話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打開天窗說亮話’,還不是等姓賈的過來盡點心,只要晚生出把力,你們老爺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
鑿壁偷光 | 晉 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十年寒窗 | 元·劉祁《歸潛志》卷七:“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天下知。” |
半壁江山 | 清 蔣士銓《冬青樹 提綱》:“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
隔壁聽話 | 明·唐順之《答王遵巖書》:“蓋非特文章氣節平生所劼力而事者,既于真性不切及所聞于經書師友與意見之所窺測,而自以為道者,亦竟如隔壁聽話,全無交涉。” |
破壁飛去 |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因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
壁間蛇影 | 明 唐順之《答王龍溪郎中書》:“若于此處稍參不破,則昔人所謂壁間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 |
家徒四壁 | 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相如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
雪窗螢火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投至得云路鵬程九萬里,先受了雪窗螢火二十年。” |
懸崖峭壁 | 唐 劉長卿《望龍山懷道士許法棱》:“懸崖絕壁幾千丈,綠蘿裊裊不可攀。” |
壁壘森嚴 | 明 于麟《清夜鐘》:“臨淮方出將,壁壘氣森嚴。” |
窗明幾凈 | 宋 洪邁《夷堅志》:“高堂素壁,無舒卷之勞;明窗凈幾,有坐臥之安。” |
家道壁立 | 《南史·徐孝克傳》:“陳亡,隨例入長安。家道壁立。” |
面壁功深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 |
窗外有耳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9回:“展爺連忙擺手說:‘四弟悄言,豈不聞窗外有耳?’” |
西窗剪燭 | 唐 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斷壁頹垣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8回:“抬頭一看,只見斷壁頹垣,荒涼滿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燒的。” |
簾窺壁聽 | 宋 何坦《西疇常言》:“步遠則有前導,燕坐則毋簾窺壁聽。” |
半壁河山 | 清 鈕琇《觚剩 虎林軍營唱和》:“昊《懷古》四首《詠岳忠武》云:‘將軍野戰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撐。’” |
壁上觀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
同窗契友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瑜告眾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 |
十年窗下 | 元·劉祁《歸潛志》第七卷:“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