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團圞的成語故事
拼音gǔ ròu tuán luán
基本解釋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指親人離而復(fù)聚。
出處明·謝讜《四喜記·瓊英入宮》:“骨肉團圞樂正濃,一封丹詔實相從,恩承淑女榮非愿,割愛雙親恨怎窮?!?/p>
暫未找到成語骨肉團圞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骨肉團圞)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骨肉分離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0卷:“誰知死后纏綿,恩變成仇,害得我骨肉分離,死無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
道骨仙風(fēng) | 宋·程珌《喜遷鶯·壽薛樞密》詞:“道骨仙風(fēng),安排頓著,須是人間紫府?!?/td> |
死腦瓜骨 | 錦云等《草莓三爺》:“你呀,就是死腦瓜骨!” |
刻骨銘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
骨肉離散 | 《詩經(jīng) 唐風(fēng) 杕杜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td> |
皮開肉綻 | 元 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td> |
團團轉(zhuǎn) | 蘇青《結(jié)婚十年》第四章:“于是我急得在房中團團轉(zhuǎn):出去呢?不出去呢?換衣服呢?還是不換?” |
骨肉之親 | 閩劇《釵頭鳳》:“千不念萬不念要念舅父,伊和娘親姐弟骨肉之親?!?/td> |
有血有肉 | 秦牧《藝海拾貝 核心》:“但是總覺得那種思想交鋒并不是有聲有色,有血有肉,語言獨特,激動人心的?!?/td> |
皮笑肉不笑 | 巴金《秋》十九:“王氏看見陳姨太的粉臉上皮笑肉不笑的神情,知道陳姨太在挖苦她?!?/td>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td> |
亂作一團 | 魯迅《熱風(fēng) 隨感錄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亂作一團,又密密的插入鬼話?!?/td> |
皮松肉緊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怎的又合他皮松肉緊的談了會子道學(xué),又指東說西的打了會子悶葫蘆呢?” |
三月不知肉味 |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
顏骨柳筋 |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此書顏骨柳筋,無一筆不合法?!?/td> |
毛骨悚然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2回:“左右將此檄傳進,操見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td> |
花團錦簇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94回:“真是個花團錦簇!那一片富麗妖嬈,真勝似天堂月殿,不亞于仙府瑤宮?!?/td> |
入骨相思 | 五代 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 二》詞:“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酒肉朋友 | 元 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二折:“關(guān)云長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兩只手送與你荊州來。” |
碎骨粉尸 | 《詩刊》1978年第3期:“八十年前腐朽的中國,用濃黑的幕布迎接了您,哪知道迎來的是這樣一位巨人,他將揮起鐵拳把舊世界打個碎骨粉尸?!?/td> |
肉眼惠眉 | |
一將功成萬骨枯 | 唐·曹松《已亥歲感事》詩:“澤國江山入戰(zhàn)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td> |
掛羊頭賣狗肉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第31卷:“懸羊頭,賣狗肉,知它有甚憑據(jù)?!?/td> |
疑團莫釋 | 清·許奉恩《里乘》第二卷:“微君言,疑團莫釋!” |
骨肉相連 | 《北齊書 楊愔傳》:“常山玉以磚叩頭,進而言曰:‘臣與陛下骨肉相連?!?/td> |
皮開肉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1回:“四個嘍啰聽了,那敢怠慢,登時上來兩個,把大盜緊緊按?。荒莾蓚€舉起大板,打的皮開肉破,喊叫連聲。” |
瘦骨零丁 | 《中國民間故事選·老爺和奴才》:“牧人看見奶牛瘦骨零丁的樣子,很生氣?!?/td> |
骨顫肉驚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7回:“卻說王甫在麥城中,骨顫肉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