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渟岳峙的成語故事
拼音yuān tíng yuè zhì
基本解釋喻人品德如淵水深沉,如高山聳立。
出處晉·石崇《楚妃嘆》詩:“矯矯莊王,淵渟岳峙。”
暫未找到成語淵渟岳峙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淵渟岳峙)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
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 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下》:“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
不啻天淵 | 清 李漁《閑情偶寄 賓白第四》:“吳有吳音,越有越語,相去不啻天淵。” |
淵源有自 | 宋·陸游《讀宛陵先生詩》詩:“鍛煉無遺力,淵源有自來。” |
若涉淵冰 | 宋 陳亮《論勵臣之道》:“朕承太上皇亮付托之重,念國家之深恥,志在復讎,八年于茲,若涉淵冰,未知攸濟。” |
寸指測淵 | 《孔叢子·答問》:“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蒙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
家學淵源 | 宋 劉克莊《后村全集 送林寬夫父子》:“家學有淵源,傳之于艾軒。” |
為淵驅(qū)魚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爵者,鹯也;為湯武驅(qū)民者,桀與紂也。” |
日薄虞淵 | 《淮南子·天文訓》:“捍日呴至于虞淵,是謂黃昏。”莊逵吉校:“《太平御覽》作‘薄于虞淵’。” |
一淵不兩蛟 | 《文子 上德》:“一淵不兩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兩即爭。”《淮南子 說山訓》:“一淵不兩蛟,水定則清正。” |
加膝墜淵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
淵源有自來 | 宋 陸游《讀宛陵先生詩》詩:“鍛煉無遺力,淵源有自來。” |
川渟岳峙 | 《晉書·隱逸傳序》:“玉輝冰潔,川渟岳峙,修至樂之道,固無疆之休。” |
臨淵羨魚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zhèn)鳌罚骸芭R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 |
察見淵魚 | 《史記·吳王濞列傳》:“且夫‘察見淵魚,不祥’。” |
學識淵博 | 孫犁《小說雜談》:“我們可以說作者的學識淵博,但不會說他是在賣弄。” |
如臨深淵 | 《詩·小雅·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鵠峙鸞停 | 明無名氏《四賢記 會母》:“看他眉兒秀,額兒峣,鵠峙鸞停一俊髦。” |
判若天淵 | 清 朱庭珍《筱園詩話》:“不過用心于一兩字間,斟酌而出,即判若天淵,個中分寸所爭,毫厘千里。” |
淵亭山立 | |
叢雀淵魚 | 語出《孟子·離婁上》:“為淵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爵(雀)者,鹯也;為湯武驅(qū)民者,桀與紂也。” |
福如山岳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25卷:“若帝王求道,壽齊三光,千變?nèi)f化,坐民立亡;福如山岳,為人重愛,修道之者,白日升天。” |
三山五岳 | 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舉酒調(diào)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許?云煙汗漫空竛竮。” |
岳岳犖犖 | 梁啟超《論自由》:“吾常見有少年岳岳犖犖之士,志愿才氣,皆可以開拓千古,推倒一時。” |
相去天淵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一敬一肆,相去天淵;一圣一狂,亦判若黑白也。” |
淵渟岳立 | 晉·葛洪《抱樸子·名實》:“執(zhí)經(jīng)衡門,淵渟岳立,寧潔身以守滯,恥脅肩以茍合。” |
積水成淵 | 《荀子·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
瓜分鼎峙 | 《新唐書 李軌傳》:“隋亡,英雄焱起,號帝王者瓜分鼎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