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腸渴肺的成語故事
拼音kū cháng kě fèi
基本解釋枯:枯竭。形容人十分饑渴。
出處《唐詩紀(jì)事》:“開妒滿飲相獻(xiàn)酬,枯腸渴肺忘朝饑?!?/p>
暫未找到成語枯腸渴肺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枯腸渴肺)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飲鴆止渴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霍諝傳》:“譬猶療饑于附子,止渴于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td> |
石枯松老 | 金·丘處機(jī)《水龍吟·道運(yùn)》詞:“海移山變,石枯松老。”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td> |
愛才如渴 |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yán),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td> |
牽腸掛肚 | 明 馮夢(mèng)龍《喻世明言》:“起手時(shí),牽腸掛肚;過后去,喪魄銷魂?!?/td> |
摧枯拉朽 | 《晉書 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顧慮乎?” |
枯樹開花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劉廙傳》:“起煙于寒灰之上,生華于已枯之木?!?/td> |
枯木逢春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卷二十三 唐州大乘山和尚》:“問:‘枯樹逢春時(shí)如何?’師曰:‘世間希有?!?/td> |
一將功成萬骨枯 | 唐·曹松《已亥歲感事》詩:“澤國江山入戰(zhàn)圖,生民何計(jì)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望梅止渴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孔渎勚?,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兜肚連腸 | 魯迅《狂人日記》:“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魚是人,便把他兜肚連腸的吐出?!?/td> |
摧朽拉枯 | 清·昭槤《嘯亭雜錄·江陰口談之誣》:“國初豫通王下江南時(shí),所至摧朽拉枯,無不立下?!?/td> |
??菔癄€ | 金 元好問《西樓曲》:“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td> |
枯燥無味 | 毛澤東《反對(duì)黨八股》:“因此,群眾就不歡迎他們枯燥無味的宣傳,我們也不需要這樣憋腳的不中用的宣傳家?!?/td> |
渴而穿井 | 《素問 四氣調(diào)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
拉枯折朽 | 宋·文瑩《玉壺清話》第七卷:“食罷,將戰(zhàn),倫舉兵一鏖,如拉枯折朽。” |
羊腸小道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45回:“前面彎彎曲曲,盡是羊腸小道?!?/td> |
羊腸小徑 | 巴金《家》:“進(jìn)了這門,他們即發(fā)現(xiàn)一條羊腸小徑躺在竹林中間。” |
集苑集枯 | 《國語·晉語二》:“暇豫這吾吾,不如鳥烏;人皆集于苑,己獨(dú)集于枯?!?/td> |
木石心腸 | 清 洪楝園《后南柯 辭職》:“雖木石心腸,亦為之動(dòng)?!?/td> |
愛才若渴 | 清 沈德潛《說詩晬語》下卷:“讀少陵詩,如見其憂國傷時(shí);其世不我容,愛才若渴者,昌黎之詩也?!?/td> |
狼心狗肺 | 明 馮夢(mèng)龍《醒世恒言》:“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fù)義忘恩。” |
腦滿腸肥 | 唐 李百藥《北齊書 瑯邪王儼傳》:“瑯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td> |
臨渴掘井 | 明 朱伯廬《游家格言》:“宣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td> |
枯株朽木 | 宋 陳亮《又癸卯秋書》:“如亮已為枯株朽木,與一世并無所關(guān)涉,惟于秘書,不敢不致其區(qū)區(qū)耳?!?/td> |
拉朽摧枯 | 《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jì)》:“以吾憤激之眾,擊彼驕惰之師,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圍定霸,在此一役?!?/td> |
腸回氣蕩 | 蘇雪林《玉溪詩謎》:“這一首真是心顫魂飛、腸回氣蕩時(shí)做出來的好詩?!?/td> |
渴而掘井 | 《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