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稔罪盈的成語故事
拼音è rěn zuì yíng
基本解釋稔:成熟;盈:滿,指到了極點。罪惡積蓄成熟,像錢串已滿。形容作惡多端,末日來臨。
出處宋 王讜《唐語林 補遺》:“主辱臣死,當臣致命之時;惡稔罪盈,是賊滅亡之日。”
暫未找到成語惡稔罪盈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惡稔罪盈)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三盈三虛 | 漢·王充《論衡·講瑞》:“少正卯在魯,與孔子并,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出。” |
下車泣罪 | 西漢 劉向《說苑 君道》:“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 |
不念舊惡 | 春秋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
不惡而嚴 | 《周易 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
不測之罪 | 戰國 樂毅《報燕惠王書》:“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義之所不敢出也。” |
不知者不罪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三回:“起鳳道:‘牛兄何不早通姓名,使小弟多多得罪。勿怪,勿怪。’牛通道:‘不知者不罪。’” |
丑類惡物 | 《左傳·文公十八年》:“丑類惡物,頑囂不友。” |
豐年稔歲 | 元·劉唐卿《降桑椹蔡順奉母》第一折:“八方肅靖,東夷西戎仰化,南蠻北狄歸降,貢麟鳳獻瑞呈祥,產禾苗豐年稔歲。” |
為惡不悛 | 晉·干寶《搜神記》第七卷:“賈后為惡不悛。” |
為非作惡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為非作惡之人,前來擾亂我的公事,對也不對?” |
二罪俱罰 | 元 無名氏《飛刀對箭》第二折:“贏了將功折過,輸了二罪俱罰。” |
五谷豐稔 | 唐·韋嗣立《論刑法多濫疏》:“風雨以時,則五谷豐稔。” |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 《國語·周語下》:“從善如登,從惡是崩。” |
從惡如崩 | 《國語 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
從惡是崩 | 《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是崩。’” |
從惡若崩 | 《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
以功贖罪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凌統傳》:“以功贖罪。” |
以大惡細 | |
以惡報惡 | 《榖梁傳·僖公二十三年》:“伐國不言圍邑。此言圍邑,何也?不正其以惡報惡也。”范寧注:“前十八年。宋伐齊之喪,是惡也;今齊乘勝而報,是以惡報惡也。” |
伐罪吊人 | 《南史·檀道濟傳》:“道濟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釋而遣之。” |
伐罪吊民 | 南朝(梁)任方《百辟勸進今上箋》:“伐罪吊民,一匡靖亂。” |
眾好眾惡 | 《論語·衛靈公》:“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
眾惡必察 | 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
低頭認罪 | 鄧小平《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才使得大量的反革命分子沒有藏身之所,而不得不低頭認罪、接受改造和重新做人嗎?” |
何罪之有 | 《墨子·公輸》:“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
作奸犯罪 | 司馬紫煙《荒野游龍》第二章:“她不禁一嘆道:‘月黑風高,正是作奸犯罪的好時刻,老天爺好象在幫壞人的忙呢!’” |
作惡多端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2回:“想當初作惡多端,這三四日齋戒,那里就積得過來。” |
保泰持盈 | 《明史 孝宗紀贊》:“孝宗兒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