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阿在握的成語故事
拼音tài ē zài wò
基本解釋太阿:泰阿,寶劍名;握:執持。比喻掌握權柄。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內臣兼掌印廠》:“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無過慮。”
暫未找到成語太阿在握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太阿在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在此一舉 | 《史記·項羽本紀》:“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
芒刺在背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
阿諛奉承 |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大小三軍,聽吾命令。” |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剛正不阿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一員官》:“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
一錢太守 | 清·李漁《無聲戲》第二回:“成都有個知府,做官極其清正,有一錢太守之名。” |
太歲頭上動土 | 元 無名氏《打董達》第二折:“我兒也,你尋死也,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 |
阿世取容 |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六篇:“至叔孫通,則正以曲學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儀,知典禮也。” |
有約在先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老夫人,這事本已有約在先,況兼孩兒又執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緣分了。” |
志在千里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成竹在胸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 |
吳下阿蒙 | 晉 虞溥《江表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
法不阿貴 | 韓非《韓非子 有度》:“法不阿貴,強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
念茲在茲 | 《尚書 大禹漠》:“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 |
不在話下 |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四折:“以下各隨次第加官賜賞,這且不在話下。” |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今日聽在下說一樁意外姻緣的故事,喚做‘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
在此存照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2回:“執憑公文,在此存照。” |
勢在必行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80回:“又知此事勢在必行,次日一早,便往城外訪友去了。” |
阿時趨俗 | 惲代英《再復畢幾庵書》:“故辦雜志者,當研究社會心理(然此決非阿時趨俗,只以順其勢而利導之耳)。” |
阿嬌金屋 | 語出舊題漢 班固《漢武故事》:漢武帝幼時曾對姑母長公主說:“若得阿嬌(姑母之女)作婦,當以金屋貯之。” |
近在咫尺 | 宋 蘇軾《杭州謝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講帷,凜然威光,近在咫尺。” |
音容如在 | 《何典》第八回:“真堪愛,如花似玉風流態。風流態,眠思夢想,音容如在。” |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九卷:“諺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雖淺,然實切至之論,千萬勉之。” |
三星在天 | 《詩經·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 |
猛志常在 | 晉·陶潛《讀山海經》詩:“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釣來!’”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