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yuǎn)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基本解釋終:人死;遠(yuǎn):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yuǎn)代祖先。后也指謹(jǐn)慎從事,追念前賢。
出處《論語學(xué)而》:“曾子曰:\'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暫未找到成語慎終追遠(yuǎn)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慎終追遠(yuǎn))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1回:“你這個潑怪,豈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仇!” |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 |
一言出口,駟馬難追 | 宋·歐陽修《筆說·駟不及舌說》:“俗云:一言出口,駟馬難追。《論語》所謂‘駟不及舌’也。” |
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 元·李壽卿《伍員吹蕭》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反悔之理。” |
不可終日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 |
不得善終 | 《新編五代史平話 梁史 上卷》:“汝家雖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終!” |
不知所終 | 宋 洪邁《夷堅甲志 崔祖武》:“后歸鄉(xiāng)里,不知其所終。” |
不遠(yuǎn)萬里 | 晉 王嘉《拾遺記》第六卷:“門徒來學(xué),不遠(yuǎn)萬里。” |
不遠(yuǎn)千里 | 戰(zhàn)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叟!不遠(yuǎn)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
不追既往 | 清 林則徐《諭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聞該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諭,已來者盡數(shù)呈繳,未來者斷絕不來,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
丑聲遠(yuǎn)播 | 《宋書·盧陵孝獻(xiàn)王義真?zhèn)鳌罚骸跋剃栔幔舐曔h(yuǎn)播。” |
為德不終 | 葉圣陶《鄉(xiāng)里善人》:“唉,為德不終,我想起來非常之難過!” |
為期不遠(yuǎn)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5回:“為期不遠(yuǎn),你等著瞧罷。” |
乘勝追擊 | 《新編五代史評話 梁史卷上》:“李思安躍馬交斗,經(jīng)二十余合,思安拽槍徉敗,退去。單可及乘勝追擊。 |
買笑追歡 | 宋·吳自牧《夢梁錄·酒肆》:“壩頭西市坊雙鳳樓施廚開沽,下瓦子前新樓鄭廚開沽,俱有妓女,以待風(fēng)流才子買笑追歡耳。” |
親賢遠(yuǎn)佞 | 唐·韓愈《順宗實錄》第三卷:“爾其尊師重傅,親賢遠(yuǎn)佞,非禮勿賤,非義勿行。” |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wèi)靈公》:“子曰:‘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
從一以終 | 宋·文天祥《劉良臣母哀辭》:“嗚呼,全而生這之必全而歸之,從一以終兮尚得正,其何悲!” |
從一而終 | 《周易 恒》:“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 |
以德追禍 | 《韓非子 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樂,上下之利莫長于此。不察私門之內(nèi),輕慮重事,厚誅薄罪,久怨細(xì)過,長侮偷快,數(shù)以德追禍,是斷手而續(xù)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
以慎為鍵 | 唐·劉禹錫《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啟,爾心之門。無為我兵,當(dāng)為我藩。以慎為鍵,以忍為閽。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
以終天年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師父只在此間過了,小弟奉養(yǎng)你母子二人,以終天年,多少是好!” |
任重至遠(yuǎn) | 《易·擊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yuǎn)。” |
任重致遠(yuǎn) | 《周易 系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yuǎn)。” |
任重道遠(yuǎn) |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 |
你追我趕 | 《新華半月刊》1960年第14期:“我們正處在一個你追我趕、飛躍向前的建設(shè)熱潮中。” |
修德慎罰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20回:“且勸吳主修德慎罰,以安內(nèi)為念,不當(dāng)以黷武為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