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骨零丁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òu gǔ líng dīng
基本解釋形容人瘦弱孤單的樣子。
出處《中國民間故事選·老爺和奴才》:“牧人看見奶牛瘦骨零丁的樣子,很生氣?!?/p>
暫未找到成語瘦骨零丁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瘦骨零丁)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丁不識 | 《舊唐書 張弘靖傳》:“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
一丁點兒 | 周作人《自己的文章》:“寫文章也微微懂得一點苦甘冷暖,結(jié)果只有‘一丁點兒’的知?!?/td> |
一將功成萬骨枯 | 唐·曹松《已亥歲感事》詩:“澤國江山入戰(zhàn)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td> |
一將成功萬骨枯 | 洪楝園《后南柯·甲陣》:“一將成功萬骨枯,手提髑髏血模糊。” |
一聚枯骨 | 《神仙傳·老子》:“乃使甲張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書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 |
丁一卯二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要說個丁一卯二,不許你差三錯四?!?/td> |
丁一確二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69卷:“如今人持擇言語,丁一確二,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誠?!?/td> |
丁公鑿井 | 漢 王充《論衡 書虛》:“俗傳言曰,丁公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td> |
丁寧告戒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6回:“吾累次丁寧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領(lǐng)此重任?!?/td> |
丁寧周至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論者或怪亮文采不艷,而過于丁寧周至?!?/td> |
丁是丁,卯是卯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3回:“我看你利害,明兒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別抱怨?!?/td> |
丁真楷草 |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第八卷引張懷蠸《書斷·中·妙品》:“智永章草,草書入妙,隸入能。兄智楷亦工草,丁覘亦善隸書,時人云:‘丁真楷草’?!?/td> |
七零八亂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51章:“在金俊文被搬遷的七零八亂的家里,俊文和他的一家人都在哭鼻子?!?/td> |
七零八碎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4回:“一時魚奔鳥散,被楚兵砍瓜切菜,亂殺一回,殺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 |
七零八落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 有文禪師》第42卷:“無味之談,七零八落。” |
不知丁董 | 清 趙翼《陔余叢考 成語》:“曹操既擒呂布,欲緩其縛。劉備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太師乎?\' |
不識一丁 | 明 胡應麟《詩藪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呂安所為題鳳,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識一丁?!?/td> |
東零西散 | 明·袁宏道《致蕭允升庶子》:“曾未幾何,而東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繼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會合,何可常也!” |
東零西碎 | 郭沫若《文藝論集 自然與藝術(shù)》:“他們把他們父親的財產(chǎn)東零西碎地鋪滿了一堂,沒有絲毫處理的手腕?!?/td> |
東零西落 | 瞿秋白《餓鄉(xiāng)紀程》十:“出車站空場上,遠遠就看見東零西落的房屋,戰(zhàn)爭時燒毀的建筑,殘石剩礎(chǔ),凄然的哀訴資本主義的破產(chǎn)呢?!?/td> |
豐肌弱骨 | 宋 范成大《園丁折花七品各賦一絕》:“豐肌弱骨自喜,醉暈妝光總宜。獨立風前雨里,嫣然不要人持。” |
豐肌秀骨 | 宋 袁去華《山花子》詞:“霧閣云窗別有天,豐肌秀骨凈娟娟。獨立含情羞不語,總妖研?!?/td> |
主心骨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23章:“從面容上看,松田像是有了主心骨?!?/td> |
乞骸骨 | 東漢·班固《漢書·趙充國傳》:“充國乞骸骨,賜安車駟馬?!?/td> |
書劍飄零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小生書劍飄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td> |
五零二落 | 柳青《銅墻鐵壁》第13章:“他和婆姨用復員費做本錢逢集擺小攤的貨箱子,被搗得五零二落,東一塊西一塊扔在院里?!?/td> |
五零四散 | 郭沫若《恢復 懷亡友》詩:“你的生命不消說會長留在天地之間,但我們的革命勢力呀已經(jīng)是五零四散?!?/td> |
親如骨肉 | 江耀輝《紅軍鞋》:“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十分難過,舍不得離開那里的親如骨肉的人民群眾?!?/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