咂嘴弄舌的成語故事
拼音zā zuǐ nòng shé
基本解釋形容貪饞的樣子。
出處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時慌了,彎下腰去抓那粉湯,又被兩個狗爭著,咂嘴弄舌的來搶那地下的粉湯吃。”
暫未找到成語咂嘴弄舌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咂嘴弄舌)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口三舌 | 漢·焦延壽《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無益。” |
一簧兩舌 | 漢 焦贛《易林》:“一簧兩舌,妄言諂語。” |
七口八嘴 | 魯迅《墳·我之節(jié)烈觀》:“既不羞自己怯弱無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懲辦,只是七口八嘴,議論他死了沒有,受污沒有,死了如何好,活著如何不好。” |
七嘴八張 | 《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眾官員一擁而前,七嘴八張的,都問道:‘世子何在?’” |
七嘴八舌 | 《好逑傳》第五回:“眾人正跑得有興頭上,忽被鐵公子攔住,便七嘴八舌地亂嚷。” |
七張八嘴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回:“岳大爺見兄弟們七張八嘴,心中暗想:‘我若不去,眾兄弟把我看輕了,只道我沒有膽量了。’” |
七舌八嘴 | 丁玲《奔》:“茶館里又圍了許多人,都把他們當(dāng)做談話的中心,七舌八嘴,然而沒有一句話可以暫時使他們寬心一下。” |
三寸不爛之舌 | 元 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老兒放心,憑著我三寸不爛之舌,見了伍員,不怕他不來。” |
三寸之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qiáng)于百萬之師。” |
三寸鳥,七寸嘴 | |
丟下耙兒弄掃帚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7回:“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個媳婦,雖然幫著,也是天天‘丟下耙兒弄掃帚’。” |
丟眉弄色 | 元·高文秀《黑旋風(fēng)》第二折:“我才說道恕生面少拜識,他做多少丟眉弄色。” |
兩面二舌 | 宋 司馬光《涑水家儀》:“凡女仆兩面二舌、虛飾迭讒者逐之。” |
豐干饒舌 | 《宋高僧傳》第19卷:“二僧笑道:‘豐干饒舌。’” |
烏鴉嘴 | 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云散》:“我變成烏鴉嘴了。” |
乖唇蜜舌 | 《醒世姻緣傳》第一百回:“素姐那乖唇蜜舌,又拿著沒疼熱的東西交結(jié)童奶奶這伙子人,不惟把他可惡,且都說起他的好處。” |
乖嘴蜜舌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100回:“素姐那乖嘴蜜舌,又拿著沒疼熱的東西交結(jié)童奶奶這伙子人,不惟不把他可惡。” |
人多嘴雜 | 清 李汝珍《鏡花緣》:“閨臣恐人多嘴雜,說話不便,即同良箴,紅蕖,紫綃另在一房居住。” |
人窮嘴碎 | |
任人擺弄 | 鄧小平《黨與抗日民主政權(quán)》:“其次是把非黨干部、把群眾看成任人擺弄的傀儡,必然脫離群眾,引起群眾的反對。” |
傳杯弄斝 | 元·無名氏《符金錠》:“投至得今日開筵,傳杯弄斝。” |
傳杯弄盞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回:“兩傍列坐,傳杯弄盞,花簇錦攢。” |
伶牙俐嘴 | 明·朱權(quán)《沖漠子》第二折:“你劃地敢伶牙俐嘴,夸強(qiáng)說會,使不著你唬鬼瞞神。” |
使乖弄巧 | 清·李漁《比目魚·放生》:“一任你使乖弄巧妝奇異,只要我們墻價不低。” |
使嘴使舌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63回:“相于廷專好使嘴使舌的說我,不知幾時著了我手,也是這般一頓,方才解我積恨。” |
使槍弄棒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9回:“因他會寫諸家字體,人都喚他做圣手書生。又會使槍弄棒,舞劍掄刀。” |
信嘴胡說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8回:“別是寶玉有嘴無心,傻子似的從沒個忌諱,高興了信嘴胡說也是有的。” |
出乖弄丑 |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下:“已恁地出乖弄丑,潑水再難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