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散絕的成語故事
拼音guǎng líng sǎn jué
基本解釋《廣陵散》已失傳。常比喻優(yōu)良傳統(tǒng)斷絕或后繼無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
暫未找到成語廣陵散絕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廣陵散絕)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妻離子散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
雨零星散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九回:“[張清、王英]殺散左哨軍兵,如摧枯拉朽的直沖進來,殺得賊兵四分五裂,七斷八續(xù),雨零星散,亂竄奔逃。” |
禍絕福連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四十二卷:“萬神即時倒,合會瓊羽門。使令散禍,禍絕福連。上寢玉堂,世受名仙。” |
絕長續(xù)短 | 《戰(zhàn)國策 楚策四》:“今楚國雖小,絕長續(xù)短,猶以數(shù)千里。” |
逴俗絕物 | 清·周亮工《書影》第五卷:“吾無務為逴俗絕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趨向。” |
連綿不絕 |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神惠記》:“往余再喪妻,四喪子,復喪妹,最后喪母,連綿不絕。哭泣悲傷,五衷菀結(jié)。” |
超俗絕世 | 漢·趙壹《非草書》:“夫杜崔張之,皆有超俗絕世之才,博學余暇游手于斯。” |
見多識廣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
骨肉離散 | 《詩經(jīng) 唐風 杕杜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 |
杜絕言路 | 《后漢書·袁紹傳》:“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 |
趕盡殺絕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黃天祿上馬,提槍出營,見余化曰:‘匹夫趕盡殺絕,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祿!’” |
廣闊天地 | 毛澤東《<在一個鄉(xiāng)里進行合作化規(guī)劃的經(jīng)驗>一文按語》:“農(nóng)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
冠絕一時 | 《晉書·劉聰載記》:“十王習擊刺,猿臂善射,彎弓三百斤,膂力驍捷,冠絕一時。” |
雨散風流 | 清·方文《送錢而介歸攜李》詩:“余年二十游嘉禾,禾中好友良獨多……可憐一別十三載,雨散風流竟安在。” |
遺世絕俗 | 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
散帶衡門 | 《詩經(jīng)·陣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
散言碎語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0回:“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語帶去,卻又不是勞而無功?” |
超然絕俗 | 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方之古賢,實有倫序,采之于今,超然絕俗,誠社稷之蓍龜,大漢之棟甍。” |
絕路逢生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常言‘吉人天相,絕處逢生。’” |
煙消云散 | 元 張養(yǎng)浩《天凈沙》曲:“煙消云散,一杯誰共歌歡。” |
廣開言路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來歷傳》:“朝廷廣開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貸。” |
斷子絕孫 | 元 柯丹邱《荊釵記 執(zhí)柯》:“你再不娶親,我只愁你斷子絕孫誰拜墳。” |
絕裾而去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尤悔》:“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 |
滅絕人性 | 傅抱石《鄭板橋文集前言》:“一個是岳父滅絕人性,買通贓官,置無辜的女婿于死地。” |
不絕于耳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二回:“這是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 |
地廣人稀 | 東漢 班固《漢書 地理志下》:“習俗頗殊,地廣民稀。” |
義斷恩絕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離別,可憐是千里關(guān)山,獨自跋涉。似這般割肚牽腸,倒不如義斷恩絕。” |
神通廣大 | 《大唐三藏法師取經(jīng)詩話》:“師曰:‘你神通廣大,去必無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