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蜂引蝶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āo fēng yǐn dié
基本解釋招致蜜蜂;吸引蝴蝶。比喻吸引別人的注意。
出處葉文玲《獨特的歌》:“沒準是很愛賣弄俊俏,四送秋波的人呢,嘿,招蜂引蝶之流,對不起,本人向來深惡痛絕。”
暫未找到成語招蜂引蝶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招蜂引蝶)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窩蜂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8回:“那些小妖,就是一窩蜂,齊齊擁上。” |
不打自招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
買馬招兵 | 《再生緣》第三回:“今中既到山中住,少不得,買馬招兵盡壯懷。” |
買馬招軍 | 明·湯顯祖《牡丹亭·牝賊》:“有這等事?恭喜了!借此號令,買馬招軍。” |
以瞽引瞽 | 太平天國·洪秀全《原道覺世訓》:“怪人佛老之徒出,自中魔計,以瞽引瞽,訛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詐……兼之魔鬼入心,遂造出無數怪誕邪說,迷惑害累世人。” |
鳳引九雛 | 《晉書·穆帝紀》:“(升平四年)二月,鳳凰將九雛見于豐城。” |
分朋引類 | 清·昭槤《嘯亭雜錄·不喜朋黨》:“鄂張二相國秉政,嗜好不齊,門下士互相推奉,漸至分朋引類,陰為角斗。” |
剔蝎撩蜂 |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偏你這罷職歸田一老農,公然敢剔蝎撩蜂。”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常是個爭龍斗虎,剔蝎撩蜂。” |
發引千鈞 |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
呼朋引類 | 宋 歐陽修《憎蒼蠅賦》:“奈何同類呼朋,搖頭鼓翼。” |
屈打成招 |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宮中,三推六問,屈打成招。” |
莊周夢蝶 | 典出《莊子 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
莊生夢蝶 |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
異議蜂起 | 唐·盧照鄰《南陽公集序》:“近日劉勰《文心》,鐘嶸《詩品》異議蜂起,高談不息。” |
引為口實 | 許德珩《回憶蔡元培先生》:“北洋軍閥政府對他在教育事業上力圖革新,極為不滿,尤其對于北京大學男女同校一節,引為口實。” |
引人入勝 | 南朝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王衛軍云,酒正自引人著勝地。” |
引人注目 |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鑼打鼓,引人注目的。” |
引人矚目 | 張賢亮《丫頭·婆姨》:“也許我孤陋寡聞,我還真不知道出了什么引人矚目的明星。” |
引以為憾 | |
引以為戒 | 清 錢大昕《士駕齋新錄》:“為古之士,當引以為戒。” |
引以為恥 | |
引以為榮 | 老舍《四世同堂》七四:“他們一向規規矩矩,也把兒女們調教的規規矩矩,這是他們引以為榮的事。” |
引伸觸類 | 語出《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 |
引入歧途 | 王朔《我是你爸爸》:“尤其是你又知道什么是對?沒叫她引入歧途,你替她著什么急?” |
引入迷途 | |
引決自裁 |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財(裁)。” |
引古喻今 | 晉·葛洪《抱樸子·疾謬》:“引古喻今,言微理舉。” |
引古證今 | 《南齊書·高逸傳》:“儒家之教,憲章祖述,引古證今,于學易悟。今樹以前因,報以后果,業行交酬,連鎖相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