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減腰圍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i jiǎn yāo wéi
基本解釋語本《梁書·昭明太子統(tǒng)傳》:“體素壯,腰帶十圍,至是減削過半。”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損。
出處語出《梁書·昭明太子統(tǒng)傳》:“體素壯,腰帶十圍,至是減削過半。”
暫未找到成語帶減腰圍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帶減腰圍)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縫衣淺帶 |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后世,縫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
安眉帶眼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帶眼的人,直須要我開口說。” |
散帶衡門 | 《詩經(jīng)·陣風(fēng)·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
拉家?guī)Э?/a> | 苗培時(shí)《礦山烈火》:“老李,我真再也沒法過下去了,拉家?guī)Э诘模杀炔涣四切┕夤鱾兒没臁!?/td> |
帶水拖泥 | 宋·葉適《修路疏》:“南來北往,何憂帶水拖泥;朝去暮來,不到撞頭磕腦。” |
柳腰蓮臉 | 唐 韓偓《頻訪盧秀才》詩:“藥訣棋經(jīng)思致論,柳腰蓮臉本忘情。” |
帶金佩紫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吾聞?wù)煞蛱幨溃?dāng)帶金佩紫。” |
連根帶梢 | 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第二部:“蕭隊(duì)長(zhǎng)笑著,對(duì)于這連根帶梢、清清楚楚的說法,他最喜歡。” |
拖泥帶水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主人勤拳,帶累阇梨,拖泥涉水。” |
帶月披星 |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則合帶月披星,誰著你停眠整宿?” |
不為五斗米折腰 | 《晉書 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 |
連枝帶葉 | 明·無名氏《龍門隱秀》第三折:“誰想俺嫂狠兄毒心意歹,全不想共根同蒂,連枝帶葉,把我似乞兒般搶出門來。” |
膀大腰圓 | 清·貪夢(mèng)道人《彭公案》第一回:“對(duì)面來了一人,身高九尺,膀大腰圓,身穿一件白紗長(zhǎng)衫,內(nèi)襯藍(lán)夏布汗褂褲。” |
偷工減料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這下游一帶的工程都是偷工減料作的,斷靠不住。” |
圍城打援 | 杜鵬程《保衛(wèi)延安》第五章:“‘圍城打援’的辦法,不是常使用嗎?” |
逢衣淺帶 | 戰(zhàn)國(guó)·趙·荀況《荀子·儒效》:“逢衣淺帶。” |
一衣帶水 | 《南史 陳紀(jì)下 后主》:“隋文帝謂仆射高穎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
減師半德 | 宋 陳善《捫虱新話 右軍書東坡字魯直詩》:“若乃學(xué)退之而不至者為孫樵;學(xué)淵明而不至者為白樂天,則又所謂減師半德也耶!” |
紫袍玉帶 | 明·無名氏《萬國(guó)來朝》第三折:“戶列簪纓姓字香,紫袍玉帶氣昂昂。” |
局騙拐帶 | |
以點(diǎn)帶面 | 竺可楨《一年來的綜合考察》:“考慮全面布局,因此是點(diǎn)面結(jié)合,以點(diǎn)帶面。” |
礪山帶河 |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guó)以永寧,愛及苗裔。’” |
輕騎減從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所以我的主意,打算暫且不帶家眷,我一個(gè)人帶上幾個(gè)家人輕騎減從的先去看看路數(shù)。” |
行常帶經(jīng) | 西漢·司馬遷《史記·儒林傳》:“行常帶經(jīng),止息則誦習(xí)之。” |
摧眉折腰 | 唐 李白《夢(mèng)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腰金衣紫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卷二十二:“何不在此處用了些?博得個(gè)腰金衣紫,也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
褒衣博帶 | 東漢 班固《漢書 雋不疑傳》:“佩環(huán)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 |
夾槍帶棒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三十一回:“姑娘倒尋上我的晦氣。又不像是惱我,又不像是惱二爺,夾槍帶棒,終久是個(gè)什么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