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皇帝的成語故事
拼音tǔ huáng dì
基本解釋指盤踞一方有勢力的人物。
出處孫力《都市風(fēng)流》第16章:“他是鄉(xiāng)里的土皇帝,你是這里的縣太爺。”
暫未找到成語土皇帝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土皇帝)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抔土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一抔黃土 | 司馬遷《史記 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一掊土 | 《史記 張釋之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一片焦土 | 唐·杜牧《阿房宮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三皇五帝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運(yùn)》:“故夫三皇五帝之禮法度,不矜于同而預(yù)于治。” |
不習(xí)地土 | 《南史 王融傳》:“宋弁曰:‘當(dāng)是不習(xí)地土。’” |
不習(xí)水土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周瑜傳》:“驅(qū)中國士眾遠(yuǎn)涉江湖之間,不習(xí)水土,必生疾病。” |
不伏水土 | 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比者所發(fā)諸道南討兵馬,例皆不諳山川、不伏水土,遠(yuǎn)鄉(xiāng)羈旅,疾役殺傷。” |
不便水土 | |
不服水土 | 漢 荀悅《漢紀(jì) 武帝紀(jì)》:“中國之人,不知其地勢,不能服其水土。” |
不習(xí)水土 | 《通俗編 地理引南史 王融傳》:“上以魏所送馬不稱,使融問之,宋弁答曰:當(dāng)是不習(xí)水土。” |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鄉(xiāng)土難離 | 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天瑞》:“有人去鄉(xiāng)土,離六親。” |
二帝三王 | 東漢 班固《漢書 揚(yáng)雄傳》:“昔在二帝三王……財足以奉郊廟、御賓客,充庖廚而已。” |
人心皇皇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回:“今人心皇皇,見太叔勢大力強(qiáng),盡懷觀望。” |
人非土木 | 宋 無名氏《張協(xié)狀元》第十二出:“謝荷公公!張協(xié)人非土木,必有報謝之期。” |
倉皇出逃 | 南唐·李煜《破陣子》:“最是倉皇離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
倉皇失措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魏證蒯通》:“不以事敗而遽變前說,要胸中有守而然,異乎倉皇失措,遽變前說者也。” |
倉皇無措 |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判土地》:“次日崇之至,值河泛漲,中流失楫,舟人倉皇無措。” |
兒皇帝 | 《新五代史 四夷附錄第一》:“學(xué)士以先君之命為書以賜國君,其書常曰:‘報兒皇帝云。’” |
入土為安 | 清 吳趼人《胡涂世界》:“舍妹已斷了氣,也該出殯了。在家雖好,但一則火燭當(dāng)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為安。” |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8回:“西門慶道:‘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的你我打點(diǎn)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里去。’” |
兵來將敵,水來土堰 | 元 無名氏《云臺門》第一折:“兵來將敵,水來土堰,兄弟也,你領(lǐng)兵就隨著我來,不可延遲也。” |
兵來將迎,水來土堰 | 元 高文秀《澠池會》楔子:“自古道兵來將迎,水來土堰,他若領(lǐng)兵前來,俺這里領(lǐng)兵與他交鋒。” |
冠冕堂皇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56回:“有一些老一輩人見他話說得冠冕堂皇,都說,某人雖有嗜好,尚還有自愛之心。” |
鳳皇于蜚 |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謂鳳凰于蜚,和鳴鏘鏘。’” |
鳳皇于飛 | 《詩經(jīng)·大雅·卷阿》:“鳳凰于飛,劌劌其羽。” |
鳳皇來儀 | 《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