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盤捫燭的成語故事
拼音kòu pán mén zhú
基本解釋扣:敲;捫:摸。比喻不經(jīng)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出處宋 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鑰,以為日也。”
暫未找到成語扣盤捫燭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扣盤捫燭)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盤,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
一子失著,滿盤皆輸 | 李欣《老生常談·熟視無睹,充耳不聞》:“一子失著,滿盤皆輸,這是有的。” |
一盤散沙 | 清 梁啟超《十種德性相反相成論》:“然終不免一盤散沙之誚者,則以無合群之德故也。” |
一盤棋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西門慶還把他強死強活拉到李瓶兒房內(nèi),下了一盤棋,吃了一回酒。” |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 |
七折八扣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08回:“這里的客店錢,就拿兩塊洋錢出來,由得他七折八扣的勉強用了。” |
三環(huán)五扣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1回:“四爺趕上一步,就勢按倒,解他腰帶,三環(huán)五扣的捆了一回。” |
上不得臺盤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胡老爹上不得臺盤,只好在廚房里或女兒房里幫著量白布、稱肉,亂竄。” |
不折不扣 |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墓生活!” |
絲絲入扣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此為絲絲入扣:‘暗中拋索,如道家所云三神山舟不得近,近者輒被風引回也。’” |
舉手扣額 | 宋·洪邁《夷堅丁志·永寧莊牛》:“民泣清不悛,但時舉手扣額,訴于天地。” |
樂不極盤 | 東漢 班固《東都賦》:“樂不極盤,殺不盡物。” |
亂扣帽子 | 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上卷:“你亂扣帽子。” |
五侯蠟燭 | 語出唐·韓翃《寒食》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舊俗寒食節(jié)禁火,而宮中傳燭分火于五侯之家,貴寵可見。 |
以莛扣鐘 | 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下:“白馬與陳思答贈,偉長與公幹往復,雖日以莛扣鐘,亦能閑雅矣。” |
偶燭施明 | 漢 王符《潛夫論》:“堯舜之德,譬猶偶燭施明于幽室也,前燭照之,后燭益明,非前燭昧,后燭彰也,乃二燭相因而成大光。” |
全國一盤棋 | 鄧小平《前十年為后十年做好準備》:“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比較,它的優(yōu)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 |
全盤托出 | 元 明本述《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卷十六:“今日特為你起模畫樣,和盤托出。” |
凈盤將軍 | 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凈盤將軍,若有人請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將各樣好下飯,狼餐虎噬,則一頓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號為凈盤將軍。” |
剪燭西窗 |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歷井捫天 | 宋 蘇轍《卜居賦》:“諸子送我,歷井捫天,汝不忘我,我不忘先。” |
號天扣地 | 《晉書·孝武帝紀》:“朕以不造,奄丁閔兇,號天扣地,靡知所訴。” |
合盤托出 | 清 李光庭《鄉(xiāng)言解頤 地部 婚姻》:“鄙夫欣羨之眼,敗家婦不足之心,合盤托出。” |
同盤而食 | 《魏書 楊椿傳》:“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盤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還,亦有過中不食,忍饑相待。” |
和盤托出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飯罷,田氏將莊子所著《南華真經(jīng)》及老子《道德》五千言,和盤托出獻與王孫。” |
堅如盤石 | 《玉臺新詠 古詩為焦仲卿作》:“君當作盤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盤石無轉(zhuǎn)移。” |
大才榱盤 | |
大才盤盤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下》劉孝標注引《續(xù)晉陽秋》:“大才盤盤謝家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