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妝濃抹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n zhuāng nóng mǒ
基本解釋妝:化妝;抹:抹粉。指淡雅和濃艷兩種不同的妝飾打扮。
出處宋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暫未找到成語淡妝濃抹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淡妝濃抹)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平淡無奇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聽起安老爺這幾句話,說得也平淡無奇。”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yuǎn) | 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shù)訓(xùn)》:“是故非淡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非寬大無以兼覆。” |
慘淡經(jīng)營 | 唐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jīng)營中。” |
君子之交淡如水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
暗淡無光 | 歐陽山《苦斗》:“太陽過了,整個天空又顯得暗淡無光,北風(fēng)在頭項上呼呼地嚎叫著。” |
平平淡淡 | 錢鐘書《圍城》:“像現(xiàn)在平平淡淡,情感在心上不成為負(fù)擔(dān)這也是頂好的,至少是頂舒服的。” |
輕描淡寫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這個頭陀,尤其兇橫異常,怎的姑娘你輕描淡寫的就斷送了他?” |
濃妝艷抹 | 明 施耐庵《水滸傳》:“每日只是濃妝艷抹,和西門慶做一處取樂。” |
淡泊明志 | 三國 蜀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養(yǎng)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 |
風(fēng)輕云淡 | 元·楊暹《西游記》第四本第十三出:“元定下的夫妻怎斷,咱茶濃酒酣,趁著風(fēng)輕云淡,省得著我倚門終日盼停驂。” |
云淡風(fēng)輕 | 宋 程灝《春日偶成》:“云淡風(fēng)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
拐彎抹角 | 元 秦簡夫《東堂老》:“轉(zhuǎn)彎抹角,可早來到李家門首。” |
粗茶淡飯 | 宋 黃庭堅《四休導(dǎo)士》詩序:“自號四休居士。山谷問其說,四休笑曰:‘粗茶淡飯飽即休。’” |
涂脂抹粉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4卷:“其妻涂脂抹粉,慣賣風(fēng)情,挑逗那富家郎君。” |
濃裝艷抹 |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七回:“大姑娘卻濃裝艷抹,體態(tài)輕盈的靠在寢宮門口。” |
恬淡寡欲 | 三國·魏·曹丕《與吳質(zhì)書》:“而偉長獨懷文抱質(zhì),恬然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 |
兩眼一抹黑 | 王朔《一點正經(jīng)沒有》:“兩眼一抹黑兩耳不聞窗外事就在文學(xué)本體上倒騰先謂語后主語光動詞沒名詞一百多句不點標(biāo)點看暈一個算一個!” |
抹稀泥 | 老舍《我這一輩子》:“這在早年間叫做‘抹稀泥’,現(xiàn)在的新名詞應(yīng)叫著什么,我還沒能打聽出來。” |
恬淡無為 | 先秦 莊周《莊子 刻意》:“夫恬淡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zhì)也。” |
粗衣淡飯 | 宋 黃庭堅《四休導(dǎo)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 |
掂斤抹兩 | 明·朱有燉《小桃紅》第一折:“他更有截長補短的釘人釘,掂斤抹兩的稱人秤。” |
濃郁蔥蘢 | 肖兵《太行青松》:“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上那濃郁蔥蘢的松柏,巍然挺立,充滿生機(jī)。” |
淡而無味 | 宋 朱熹《朱子語類輯略》第四卷:“此工夫似淡而無味,然做時卻自有可樂。” |
濃墨重彩 | 柳建偉《英雄時代》第18章:“九八年,歷史肯定會濃墨重彩記上一筆的。” |
濃妝艷飾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那女孩兒濃妝艷飾,從里面出來,請魯達(dá)居中坐了,插燭也似拜了六拜。” |
清茶淡話 | 金·侯善淵《西江月》詞:“朝陽軒外一支斜,待客清茶淡話。” |
高雅閑淡 |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其五言詩,又高雅閑淡,自成一家之體。” |
妝聾做啞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一個悄悄冥冥,一個絮絮答答。卻早禁住隋何,迸住陸賈,叉手躬身,妝聾做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