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籍籍的成語故事
拼音rén yán jí jí
基本解釋指人們議論紛紛。
出處《京本通俗小說 拗相公》:“妾亦聞外面人言籍籍,歸怨相公。”
暫未找到成語人言籍籍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人言籍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六韜》:“屈一人下,伸萬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
一人之交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4回:“那時我家先父就和婁氏弟兄是一人之交。” |
一人傳十,十人傳百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回:“一人傳十,十人傳百,都道:‘我等背正從逆,天理難容。’” |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契訥禪師》:“問:‘如何是東禪家風?’師曰:‘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
一人做事一人當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2回:“常言道:‘一人做事一人當。’豈敢連累父母?” |
一人向隅,滿坐不樂 | 漢 劉向《說苑 貴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猶一堂之上也。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
一人善射,百夫決拾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吳語》:“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也。” |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漢 王充《論衡 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 |
一人得道,雞犬飛升 | 魯迅《二心集·張資平氏的“小說學”》:“但作者一轉方向,則一人得道,雞犬飛升,何況神仙的遺蛻呢。” |
一人敵 | 語出《孟子 梁惠王下》:“夫撫 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
一人有慶 | 《尚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 |
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 語出漢 淮南王劉安舉家升天的傳說。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
一人高升,眾人得濟 | 梁斌《紅旗譜》第一卷:“一人高升,眾人得濟。你一個人掙錢,一大家子人不受急窄了。” |
一夫荷戟,千人莫當 | 《晉書·羊祜傳》:“蜀之為國,非不險也,高山尋云霓,深谷肆無景,數馬懸車,然后得濟,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當’。” |
一家之言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
一干人犯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奸夫淫婦,雖該重罪,已死勿論。其余一干人犯,釋放寧家。” |
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這是我們養他的不是了!” |
一時戲言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這話雖然有的,止不過一時戲言,難道奴家終身之事,只在兩局棋上結果了不成!” |
一概而言 | 晉·葛洪《抱樸子·釋滯》:“各從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
一派胡言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2回:“這畜生說什么乘人不備逃出來,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罷了。” |
一表人才 | 元 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著你這一表人物,怕沒有中意的丈夫嫁一個么!” |
一表人材 | 明·劉璋《飛花艷想》第一回:“友梅生得一表人材,美如冠玉,又且穎悟過人,做的文章,便篇篇錦繡,字字珠璣,十五歲上,就領了錢塘縣學批首。” |
一表人物 |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一折:“(梅香云)姐姐,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聰明浪子,論姐姐這個模樣,正和王秀才是一對兒。”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著你這一表人物,怕沒有中意的丈夫?” |
一言一動 | 朱自清《山野掇拾》:“他們于一言一動之征,一沙一石之細,都不輕輕放過。” |
一言一行 | 清 馮景《今世說序》:“則夫一言一行,傳其人之神,何以異是。” |
一言不發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兒聽說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發,啼哭起來。” |
一言兩語 | 《玉嬌梨》第二回:“倒只愁兒子無真實之才,恐怕一言兩語露出馬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