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小尾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 tóu xiǎo wěi
基本解釋猶“虎頭蛇尾”。比喻做事前緊后松,有始無終。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3回:“這是中國官場辦事一向大頭小尾慣的,并不是做書的人先詳后略,有始無終也。”
暫未找到成語大頭小尾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大頭小尾)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元大武 | 《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 |
一塊石頭落了地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寶玉去了,他兩個又是那個光景兒,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發(fā)一塊石頭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無別意了。” |
一塊石頭落地 | |
一家老小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回:“當日接了書信,便與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帶從者百余人,車百余輛,徑望兗州而來。”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無事退回,我自養(yǎng)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錢還府,也是我出。” |
一小撮 | 毛澤東《國民黨反動派由“呼吁和平”變?yōu)楹粲鯌?zhàn)爭》:“一小撮死硬派不要幾天就會從寶塔尖上跌下去,一個人民的中國就要出現(xiàn)了。” |
一年到頭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我兩個又是養(yǎng)家經(jīng)紀人,一年到頭,沒幾時住在家里。” |
一心掛兩頭 | 元·高明《琵琶記·再報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掛兩頭,如何是好。” |
一驚非小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6回:“燈籠滅了,包袱也不見了,這一驚非小。” |
一秉大公 | 明·張居正《答工部郎中劉公伯燮言用人毀譽》:“仆近來用人處事,一秉大公。” |
一蛇兩頭 | 唐·韓愈《永貞行》詩:“一蛇兩頭見未曾,怪鳥鳴喚令人憎。” |
一身兩頭 | 漢 焦延壽《易林》卷八:“一身兩頭,近適二家,亂不可治。” |
七大八小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回:“有幾張樹根的坐具,卻是七大八小的不勻。”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八回:“這十二釵說是金陵的,怎么家里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這幾個。” |
七老八小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五章:“起開,我又不七老八小的,攙著架著干什么?” |
萬事大吉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 明州大梅祖鏡地英禪師》:“歲朝把筆,萬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
萬頭攢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43回:“時候雖早,那看榜的人,卻也萬頭攢動。” |
萬緒千頭 | 三國 魏 曹植《自誡令》:“機等吹毛求疵,千端萬緒,然終無可言者。” |
三天兩頭 | 老舍《我這一輩子》:“我三天兩頭的到這里來巡邏。” |
三頭兩日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一切日用盤費,三頭兩日俱是通州差人送來。” |
三頭兩緒 | 宋 朱熹《答張敬夫書》:“則不免將一個心把捉另一個心,外面未有一事時,里面已是三頭兩緒。” |
三頭兩面 | 唐 李商隱《雜纂》:“三頭兩面趨奉人。” |
三頭二面 | 唐·李商隱《雜纂》:“三頭兩面趨奉人。” |
三頭八臂 | 《法苑珠林》卷九:“[修羅道者]體貌粗鄙,每懷瞋毒,棱層可畏,擁聳驚人,并出三頭,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
三頭六臂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普昭禪師》:“三頭六臂擎天地,憤怒那吒撲帝鐘。” |
三頭六證 | 克非《春潮急》:“心想,橫豎抵死不認帳,只你徐元菊一個人,缺少三頭六證,未見得就給我說死了。” |
三頭六面 | 清·李漁《風箏誤·釋疑》:“究竟不得明白,方才在這邊三頭六面,認將出來,方才曉得是這本新戲。” |
三頭對案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17回:“今天人們都在此處,咱們?nèi)^對案的說一說。” |
上根大器 |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