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袂荷戈的成語故事
拼音tóu mèi hé gē
基本解釋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為國效命。
出處《梁書 元帝紀》:“幕府據有上流,實惟分陜,投袂荷戈,志在畢命?!?/p>
暫未找到成語投袂荷戈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投袂荷戈)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夫荷戟,千人莫當 | 《晉書·羊祜傳》:“蜀之為國,非不險也,高山尋云霓,深谷肆無景,數馬懸車,然后得濟,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當’?!?/td> |
三告投杼 | 《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又冈唬骸嶙硬粴⑷?。’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淠笐?,投杼逾墻而走。 |
下井投石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他一見憲眷比從前差了許多,曉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說他的壞話。” |
東投西竄 | |
兩肩荷口 | |
舉手投足 |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 “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td> |
義氣相投 | 明·崔時佩《西廂記·金蘭判袂》:“同袍兄弟勝同袍,義氣相投漆和膠。” |
乘間投隙 | 宋·辛棄疾《九議之一》:“然而特怵于天下之士不樂于吾之說,故切切然議之,遂使小人乘間投隙,持一偏可喜之論以媒己私利。” |
買牛息戈 | 明·何景明《雁門太守行》:“太守下牛,買牛息戈?!?/td> |
五體投地 | 《梁書 中天竺國傳》:“今以此國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 |
五體投誠 | |
以卵投石 | 先秦 墨翟《墨子 貴義》:“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 |
以戈舂黍 | 《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td> |
以水投水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說符》:“若以水投水,何如?” |
以水投石 |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
以石投卵 | 《孫子·勢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晉書·溫嶠傳》:“今之進討,若以石投卵耳?!?/td> |
以石投水 | 三國 魏 李康《運命論》:“及其遭漢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
以碫投卵 | 《孫子·勢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 |
以膠投漆 | 唐·孔穎達《〈春秋正義〉序》:“晉世杜元凱又為《左氏集解》,專取丘明之傳以釋孔氏之經,所謂子應乎母,以膠投漆,雖欲勿合,其可離乎!” |
以荷析薪 | 《左傳·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td> |
以蚓投魚 | 《隋書 薛道衡傳》:“魏收曰:‘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 |
倒戈卸甲 | 《續傳燈錄》:“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為什么倒戈卸甲?” |
倒戈棄甲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一卷:“汝若上識天時,下窮人事,倒戈棄甲,束手歸命,猶不廟絕血食?!?/td> |
倒戢干戈 | 漢·荀悅《漢紀·高祖紀二》:“偃革為軒,倒戢干戈,示不復用兵。” |
倒持干戈 | 《后漢書·何進傳》:“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為亂階。” |
倒持戈矛 | 《新唐書·陸贄傳》:“舍此不務而反為所乘,斯謂倒持戈矛,以鱒授寇者也。” |
倒置干戈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td> |
倒載干戈 | 《禮記·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td> |